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真正关键之处就在于,宋浩的权力完全局限在刚刚升级成为“万岁军”实际还是风云村民团的范围之内,就算是封的再高,本身的权利却没有丝毫改变。
      除了得到一个空洞的职衔和与之相关联的待遇之外,其实现在的宋浩依旧是个民兵头子。
      就算已经得到了组建万岁军的授权,仍然不能从朝廷得到实质上的好处,还得掏他自己的腰包。
      但宋浩已经很满意了。
      只要有了这个授权……甚至说只需要一个名份,就可以大展拳脚做出很多以前无法做到的事情了。
      “朕本欲给个更高的封赏,奈何卿年岁尚轻,不宜太过于提拔。今日之封亦是为图将来,只要是实心用事的,朕定会重用……”崇祯又是勉励了一番。
      宋浩是何等精明之人,马上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赶紧做出感激涕零状:“臣本是一介白丁,蒙万岁不弃破格提拔,已是铭感五内,唯有肝脑涂地以报皇恩。只要民团有了正经的名分,以后也就容易了很多。”
      宋浩做出一副小民嘴脸,笑嘻嘻的说道:“乡民大多见识浅薄,听到民团二字就觉得低人一等,自然不愿加入。如今有了万岁给的名分,定然趋之若鹜争先恐后……”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少年走了过来。
      从他的服饰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少年就是大明国储当今太子。
      按照国朝体制,杨延麟先给太子见礼。
      太子对杨延麟很是尊重,以师礼相回。
      周皇后笑道:“许久不曾考较太子的功课了,不知今日要读什么书?”
      太子老老实实的回答:“今日应是路师傅的《蜀书》第七卷。”
      作为国之储君,学习任务非常繁重,课程全都是事先都安排好的,主要是韬、策、酬对等学问。
      杨延麟负责的经史仅仅只能算是副科,而不是主要内容。
      周皇后笑道:“《蜀书》才讲到第七卷?我还以为讲完了呢。若是说起那纵横征伐的兵事,今日便有个大英雄,刚刚阵斩了皇太极的……”
      不等周皇后把话说完,太子的脸上就现出几许兴奋的表情:“这位就是我大明勇士宋浩了吧?他的名头儿臣早就听了满满的一耳朵。宫人都在盛传,说阵斩皇太极的宋浩是个身高八尺腰阔三围的黑脸大汉,今日一见却并非如此……”
      崇祯皇帝对太子的教导甚严,听了太子的这句话就是一脸的不高兴:“整日里不肯好好用功,却总是听些风言风语……罢了,就让宋卿给你说说打仗的事情……至少也能让你知道行军打仗不是如书本当中说的那般轻松。
      “臣才疏学浅,不敢胡乱讲解。”宋浩谦虚道。
      “只不过是就实而言,但说无妨。”崇祯大手一挥道。
      太子的老师有很多位,而且全都是名动天下的鸿儒,学的是非常正规化系统化的知识。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宋浩表现的异常谨慎:“关于征战之事,不知殿下读了些什么书?”
      “《吴子》、《六韬》已经读了,《唐李问对》还没有读完。”太子说道:“我觉得路师傅正在讲解的《蜀书》应该不算是正经的史书,而应算是兵书的吧?”
      对于太子而言,《蜀书》只能算是课外读物一般的东西,当然不算是正经的课程。
      宋浩心里已经有谱了,对于太子的知识范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稍一沉吟就开口说道:“行军打仗,逗引埋伏,折冲迂回,那一套不过都是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末节。而殿下所学无不是兵家圣典,臣才疏学浅若是胡乱置喙,必然弄出大笑话。既然殿下正在读《蜀书》,那就先从《蜀书》说起吧。”
      《蜀书》属于《三国志》的一部分,通篇多是战争或者是于战争有关的记载,而且耳熟能详,说起来也比较简单。
      “诸葛武侯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全都是无功而返,最终还是兵败国灭,敢问殿下这是为

第39章 万岁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