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宋浩问。
“蜀汉覆灭,自然是因为后主昏庸,诸葛武侯用兵失当,当初若是直插长安,未尝不是恢复汉室的大好机会……”太子答。
“殿下错了。”宋浩说道:“蜀汉之败亡与后主无关。”
自古以来,人们都会把蜀汉的覆灭归咎到刘后主的身上,至少他的昏庸无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宋浩却另有一番解释:
“战争,从来就不只是战阵争锋,考较的是双方的总体实力!力强者胜,是万古不亘的硬道理。”
曹魏雄踞北方,疆域面积和人口数量是蜀汉的数倍,焉有不胜之理?
“那诸葛武侯是何等目光深远之人?想必早已看破了必然败亡的结局。所以才执行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方略,至于恢复汉室一统天下,只不过是个激动人心的口号罢了。”
“武侯六出祁山,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究其根本还是以攻代守,因为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为的就是掌握主动权。所图者不过是拖延曹魏统一天下的时日,为蜀汉争取一点时间罢了,却改变不了大局。”
国战就是总体战,是双方综合实力的大比拼,至于战场上的机变和智谋上的诡诈,只不过是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而已。
一直以来,太子受到的教育都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吊民伐罪”之类冠冕堂皇的说法,从来没有人象宋浩这样直接揭示战争的真相。
战争和善恶无关,也和正义与否无关,实力决定一切。
这确实颠覆了太子对战争的认识,想要反驳却又不知如何说起,一时间竟弄了个瞠目结舌,做声不得。
宋浩说的这些和老师傅们说的根本就不一样啊。
崇祯皇帝却听出了蕴含在这一番话当中的真理。
所谓的有道无道,不过是战争的装饰品而不是本质。
对于帝王来说,直击问题本质才是最要紧的……
“宋卿所言虽有失偏颇,也并非全无道理。圣人的大义微言自然是本纲,知道些佐目之理亦有兼听之效。”
“那就授你个武教授的职衔吧,以后多给太子说说这些个道理也好……”崇祯皇帝说道:“太子来给宋卿见个师礼。”
“见过宋师傅!”
就这样,宋浩成了太子的家庭教师……
…………
在京城里,若是没有听说过顾子谦顾大公子的名号,那就真成了没有见识的乡巴佬儿了。
位列京城四大公子之首的顾子谦绝对是一等一的名人,不仅做的一手好诗词,更是生性风流年少多金,最要紧的是有个好家世。
顾家世代为官,无论朝局如何变换,始终屹立不倒。
经过几代人的经营,顾家的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各种各样的人脉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隐隐已有了门阀之态。
顾家的大少爷顾子谦虽没有走上仕途,却借助家族的人脉和父辈的荫庇做起了权力掮客,专门为人疏通关系收取好处,很多人买官捐官都是走了他的路子。
游走在权势和金钱之间,以权生财,以财养官,长袖善舞的顾大公子做的风生水起蒸蒸日上。
顾府门前总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全都是些想要跻身官场的豪富之人,只是今日有些不同。
顾大公子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理会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而是一门心思的在等一个人……
“少爷,宋浩来了。”
“好,”顾大公子顿时面露喜色:“有请……罢了,我去迎一迎吧。”
顾大公子降身阶下,远远的看到宋浩的身影,脸上顿时堆满了笑意,仿佛看到多年未见的至交好友:“义勇伯的大名已传遍京城,今日有幸得睹芝颜,果然是好风仪好威武……”
第39章 万岁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