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3章 朱元璋的决策,听老四的[2/2页]

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京海第一深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徐达和汤和赶紧说道:
      “陛下应命!”
      朱棣也是一脸喜色的说道:
      “父皇英明!”
      朱元璋假装生气的说道:
      “怎么?”
      “之前你们都觉得咱不英明吗?”
      众人闻言顿时又是一阵笑。
      很快,朱元璋的旨意就传遍了整个昆山。
      在得知昆山未来五年免赋的时候。
      所有的昆山百姓都心中狂喜。
      这对于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降大喜。
      虽然朝廷派下来了赈灾粮。
      可是这些赈灾粮只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
      不能解决自己心中的担忧。
      哪怕是朝廷修建了堤坝,解决了水患问题。
      也没有真的让自己这些人感到真正的放心。
      因为自己这些人心中的担忧是今年的赋税。
      粮食几乎是颗粒无收。
      但是赋税却不能短。
      今年的赋税交不上,要么卖房卖地。
      要么就去借钱。
      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意味着自己以后真的没有机会再成为自耕农了。
      所以有不少人都打算灾情过后出门当流民。
      现在朝廷竟然免了自己五年的赋税。
      一下子五年啊!
      别说是五年,就算是两年,都够自己喘过来这口气了。
      剩下的三年纯纯的白赚。
      陛下真的是圣君再世!
      一时间,整个昆山全都是对朱元璋感恩戴德的声音。
      朱元璋听到这些声音之后。
      心中也是无不感慨的说道:
      “老百姓有什么诉求呢?”
      “无非就是吃饱穿暖。”
      “只可惜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看不清。”
      “全都对百姓极尽盘剥。”
      “那些外族就更不用说了。”
      “总说百姓不服教化,他们那是教化吗?”
      “咱懂得这个道理。”
      “咱的儿子们也知道这个道理。”
      “咱的大明一定会比以往的朝代都更加繁荣,更加的长寿!”
      徐达等人自然是马屁连连。
      拍的朱元璋脸上满是得意。
      随后朱元璋又下旨,让昆山本地的百姓外出去宣传昆山免赋税这件事。
      尤其是那些曾经修筑过堤坝的人。
      更是这些人中的首选。
      有他们的现身说法,才会更加的有说服力。
      对于这些人,朝廷会发放盘缠和路上的干粮。
      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这些百姓得知朝廷的意图之后。
      心中也是对朝廷无比的感激。
      没想到免赋税不说,还要给自己发盘缠。
      纷纷拍着胸脯保证找到那些散落在外地的本乡人。
      并且把他们带回来。
      朱元璋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
      高兴之余也是心中一阵酸楚。
      这些百姓为什么会信誓旦旦的保证能够找到那些本乡人。
      还不是早就习惯了当流民的日子。
      知道他们的乞讨路线。
      这种信誓旦旦的背后,是承受了多大的苦难。
      朱元璋在心中暗自发誓。
      一定要让大明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很快,那些带着盘缠和干粮的昆山本地人再次走上了他们熟悉的老路。
      只是这一次,不再是因为躲避灾祸。
      而是要把那些流浪在外的亲人们,全都找回来。

第143章 朱元璋的决策,听老四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