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经过田豫的从中斡旋,潘凤设宴,管宁、国渊和王烈三人赴宴,就显得水到渠成。
      “幼安先生,彦方先生、子尼先生,请!”
      坐在主座上的潘凤,端起酒杯,向管宁三人敬酒,边上郭嘉、蔡京、朱武等人作陪。
      “请!”
      管宁三人也端起酒杯,这潘凤的态度不错,他们很满意。
      又一杯酒饮下,管宁三人已经带着一丝醉意。
      三人不再饮酒,而是吃着面前可口的佳肴。
      郭嘉等人知道,这事要看潘凤是怎么安排。
      如果满意,三人不妨顺水推舟,否则酒醉人散,拍拍屁股走人。
      “接下来,幽州将展开北方攻略,打击诸胡救出被虏百姓,将会有大批洗心革面的胡人前来戴罪立功,子尼先生认为哪里屯田最为合适?”
      国渊的双眼一亮,说道:“幽州各郡河水充沛,都是屯田的好地方,但首选之地,无疑是渔阳郡和右北平一带。”
      渔阳郡,地理位置重要,从北到南水流充沛,跟冀州接壤的地方很少,最东南跟冀州接壤的地方,就是后世的天津。
      这里,是幽州水军所在地。
      水军一旦打造完成,到时水陆扼守,护卫粮仓,进可攻退可守。
      的确是屯田的好地方。
      潘凤走到国渊的面前,拱手一礼,道:“为天下百姓多种粮,使天下百姓不挨饿,幽州屯田大使这一职位,就拜托子尼先生了!”
      “为天下百姓的肚皮,渊当仁不让!”
      国渊郑重其事地接过屯田大使这个职位。
      “子尼先生还不知,主公得到一种子,亩产可达十余石。”
      (汉代,一石约60斤)
      国渊三人一惊,不信;“五谷种植,超过五石即是丰收,这亩产十几石,岂不是无稽之谈?”
      要是潘凤是夸夸其谈的人,那么国渊三人就会对他感到很失望。
      潘凤笑着道:“此作物乃是一新品种,名曰玉米,机缘巧合从海外之地引进而来。如今长势很好,再过两月有余即可收获,亩产十石不在话下。
      更难得的是玉米抗旱,到处可种!”
      “若真有此种神奇物种,那就是天下百姓之福了!”
      国渊三人见潘凤不像是说谎,而且其余人都是信心十足,心中已是信了七八成,无不是大喜过望。
      国渊更是急着要去看玉米。
      于是一行人就来到玉米地里。
      一排排的玉米长势非常好,已经齐腰高了。
      除了潘凤,玉米这种作物虽然大家没见过,可国渊等人也不是五谷不分之辈,甚至对于农事还很有经验。
      根据潘凤所说,国渊默算了一会,说道:“倘若使君所言不虚,亩产十石完全不在话下。”
      郭嘉说道:“如今新式农具已经研发出来,农事耕作必将事半功倍!”
      潘凤让人拿来新研发出来的农具,其实也就是宋代的农具,如曲辕犁等。
      这曲辕犁唐朝就发明出来了,直到二十一世纪的潘凤前世都还在使用,所以说宋代的农具基本已经发展成熟了。
      远不是汉末所能比拟。
      又见了这些农具,国渊最后一丝犹豫都抛到九霄云外。
      

第115章 蓟县大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