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章 不为功名客[1/2页]

白山黑水 梦醒浮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时,东北抗日联军已经建立,为了扩大这支队伍的影响,争取国内各阶层更广泛的同情和支持,鉴于李杜将军的抗日经历和威望,领导人周恩来及时向国民党当局举荐李杜就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并在关内设立东北抗联总指挥部;经国民党当局同意后,李杜欣然受命,开始筹建东北抗联总指挥部。
      东北抗联总指挥部在上海成立后,李杜将军为了沟通同东北抗日部队的联络,派人在香港;天津等地架设电台,保持与东北抗日部队的联系,他多次公开在报刊上撰写署名文章,热情赞颂东北抗日联军的业绩,并呼吁各界积极支持东北抗日联军的正义行动;其中一篇文章说:“由于东北抗日联军的惊人战绩,已使日寇的屠杀焚掠建立起的血腥统治根本动摇,今天全国同胞应给以最大热情去援助在敌人铁骑下苦斗的东北军……踏着成千上万为民族而牺牲的东北战士的血迹行进”。
      由于李杜的宣传,国内各阶层爱国人士积极捐款捐物,支援东北的抗日联军;然而,一向口是心非的国民党当局,虽然公开场合支持李杜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但在背后总是对他的工作进行干扰和破坏,使他的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一怒之下,李杜决定再次返回东北,直接指挥和领导东北的抗日斗争;他计划通过新疆的迪化(即乌鲁木齐)去莫斯科,然后转赴东北,但受到新疆军阀盛世才的阻挠,打电报“谢绝”李杜进入新疆;李杜返回东北的计划又一次落空;后来又做了第三次努力,由于德国和波兰发生战争,李杜绕道返回东北的愿望,依然未能成功。
      1938年,上海沦陷,李杜迁居国民政府陪都重庆;在这里,他以东北抗联总司令的名义设立了东北抗联总指挥部,任命共产党员于炳然为政治部主任,开展抗日宣传和发动民众工作;为了沟通同东北抗联的联络,他派人在香港;天津;重庆等地架设电台,随时把抗联杀敌的消息介绍给关内民众;李杜不顾国民党特务的监视钉梢,经常同《新华日报》的负责同志往来,还多次同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领导人会晤,虚心聆听他们的教诲;当时他居住在重庆市南岸区,远离市中心,偏僻幽静,他的家成为共产党负责人同一些民住进步人士秘密会晤的重要场所,共产党人尊他为“南山五老”之一。
      因为抗战的需要,东北抗日联军从1936年7月至1939年5月先后组建了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司令周保中;副总司令赵尚志;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司令李兆麟;为了服从抗日大局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李杜还把分散在辽吉黑三省的各路抗日义勇军,按照东北抗联的序列,分别组建为东北抗联第四路军;第五路军,总计编排到第十四路军;但因这些抗日队伍不属共产党领导,还有一些既为匪又抗日的队伍,所以一直被人忽略;这些抗日队伍在李杜的领导下,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使日本人不能在东北大地上为所欲为。
      日本帝国主义对李杜恨之入骨,多次派出汉奸特务,妄图刺杀李杜,追捕他的家属;李杜和他的亲人几经历险,多次死里逃生;最可气的是,李杜的抗日行动为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所不容;1942年6月,国民党政府下令查封了设在重庆的抗日联军总指挥部,取缔了李杜的工作,并由戴笠派特务监视其行动;李杜在国民党特务的严密控制下失去了自由,他愤慨之余越发怀念东北的父老兄弟,极度忧国忧民,渴望有朝一日亲征沙场;“浩劫偏依蜀,雄心在渡辽”“匹马北征急,何惧道路遥”等诗句,充分表现了他那时的心境。
      在长期同共产党人的接触中,李杜以实际行动接受了党组织的长期考验,1945年上半年,经冯)峰和董健吾的介绍,李杜秘密地加入党,为特别党员。
      李杜在担任抗联总司令时期,与国共两党的负责人接触密切,特别是和张学良的关系非同一般;他非常理解张学良的心态:既想抗日,又怕蒋介石;此时,李杜已完全接受了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十分渴望国共两党联合起来,共同抗日;同时也担忧举棋不定的张学良,他的东北军正屯兵西北,对刚刚到陕北的红军构成严重的威胁;李杜想,如果张学良能够首先和共产党联合起来,不但能保存红军的实力,使其发展壮大,还能以此为契机,促成国共两党重新合作。
      为了实现这一日标,李杜总是不失时机地劝说张学良;有一次张学良到南京开会,特意飞到上海看望李杜,并详细询问了东北抗战情况;张学良的这一举动使李杜很高兴,他想,张学良虽受蒋介石挟制,但仍然支持抗日;关心抗日;这一夜两人彻夜长谈,李杜敞开心扉,以充分的事例,说明只有共产党才是抗日救国的中坚力量,阐述了共产党真心实意团结一切力量联合抗日的主张;李杜的劝说终于使少帅解除了对共产党的疑虑,他郑重表示:愿意在西北与红军联合抗日;临别时张学良要李杜“尽快找到共产党的负责人进行联系”;李杜非常高兴,立即秘密与上海地下党组织联系,汇报了张学良的思想情况,请求中供方面选派代表同张学良秘密谈判。
      在李杜的联系下,上海地下党组织决定派刘鼎作为共产党方面代表同张学良谈判;李杜立即密电张学良说:“你让我寻找的朋友已经找到了;”张学良知道李杜所说的朋友就是共产党的代表。
      对于这次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谈,张学良极为重视,在众多亲信中选择谈判的代表,最后选择了赵毅;而共产党方面之所以派刘鼎做代表,是因

第25章 不为功名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