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刘粲相差无几,刘渊自然与刘蕃一样,已经是年过花甲之年的老人了。
于汉地长大,以刘为姓的刘渊,在年轻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反叛晋朝,并带领匈奴人于汉人的土地上建立匈奴汉国。
八王之乱给了刘渊机会,让本已经半百的刘渊看到了于乱世割据称王称帝的可能。
不到十年的时间,他刘渊已经不再是那个受制于晋朝的匈奴王族,成为了晋朝最大的敌人,兵锋直指晋朝都城洛阳。
虽然匈奴人自反叛以后,对晋朝的战争可谓是屡战屡胜,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渊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原本还能骑马打仗的他,现在完全将对外作战的军事指挥权利,交给了与自己有着血亲和子嗣和王族。
魏武帝曹操在击败乌桓,写下《龟虽寿》的年龄是五十八岁,而如今的刘渊已经过了魏武帝曹操当时的年龄,对这首诗词更加有所感触。
要不是有着野心,年过半百的刘渊绝不会铤而走险背叛晋朝,带领匈奴人反戈相向,这是一场关乎匈奴人族运的赌博,一旦刘渊赌输了,那么匈奴人将会遭受晋朝的报复,不再能够安养,很可能被鲜卑人消灭。
最终刘渊赌赢了,他击败了司马腾,夺取了并州的土地,获得了充沛的粮草物资,使得匈奴人更加忠心于他,有了力量攻击洛阳。
刘渊不是曹操,他不是汉臣,也对汉朝没有那么坚定的忠诚,他所想的只是临死之前攻克洛阳,借助这个声势一举成为新的汉帝。
这并不容易,若是在南北朝之前,有胡人想要在中原大地上裂土分王,那么绝对没有人会相信,反而会讥笑刘渊,毕竟汉人与胡人的人口差距摆在那里,而且自汉武帝以后,一直都是中原王朝远强于北方胡族。
一直以来,刘渊称帝的进展都是极为顺利的,哪怕鲜卑人突然南下,让他们大败,但随着司马腾、王浚和拓跋猗卢的内讧,使得他借此机会彻底将司马腾赶出了并州。
随着刘琨的北上,刘渊却前所未有的感觉到了一股危机,明明刘琨只有不到万人的队伍,却给刘渊的压力超过了司马腾和王浚,甚至整夜的无法入睡。
得知刘琨北上晋阳后,刘渊第一时间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刘景,还将其任命为大将军,去扼杀这个可能。
就在他品读着《龟虽寿》而感叹时,跟随刘渊一起来到黎亭的两位侍中,匈奴王族出身的刘殷、和原本效力于司马颖战败投降被俘匈奴汉国王育急急忙忙的冲了进来。
“两位侍中于深夜来见孤,有何要事?”刘渊见两人急匆匆的夜闯王宫,便放下了竹简询问两人。
面对刘渊的询问,刘殷与王育都不敢将北方发生的事情说出来,不过在对视一眼后,还是作为匈奴王族的刘殷颤颤巍巍的说道“禀汉王,北方传来消息,大将军于板桥败于刘琨,建威将军于晋阳败于鲜卑,后邬县的汉人部族反叛,今大将军与建威将军已撤出太原国。”
“什么!”刘渊得知这个消息,惊讶的直接把竹简扔到了地上,语气也瞬间拔高。
第一百二十六章 烈士暮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