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六章 土豆收成,亩产量一万五千斤?[2/2页]

大秦:祖龙看我剧本,竟要我监国 吾不出如苍生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红薯都能亩产一千的话,想必土豆最低的话也能亩产一千左右吧?
      先前目睹火炮带来的震撼,也让他们内心逐渐打消了疑虑。
      扶苏连火炮这种逆天神器都能搞出来,相信土豆亩产量应该不会有问题。
      想到这,大臣们的心情也算是得到了安慰。
      大臣们怎么想,扶苏不清楚。
      他反倒是觉得,如果这些土豆只能亩产六千斤的话,那就说明风调雨顺带来的效果绝对有问题。
      毕竟风调雨顺的效果可是写的明明白白,在具有醴泉的良田上种植,产值将会因此提升三分之二。
      如果亩产都没万斤,他岂不是上当了?
      这下的是假雨吧?
      不过。
      无论能不能达到“翻倍”这个卓越的目标,就光凭亩产六千斤的成果,也足以造福一方百姓,乃至让大秦全国都能享受到土豆带来的福报了。
      就在文武百官期盼的眼神当中。
      大司农王贾带着旁边的几个老农也开始忙碌起来。
      大司农王贾颤颤巍巍拿起铲子,在土豆田当中相当小心的仔细挖掘。
      一眼望去,土豆田全都是绿油油的样子。
      但是一下铲的话,就需要万般小心,某种意义上,这就跟倒斗差不多。
      你永远想不到这一铲子下去能挖到什么惊喜。
      要种植一亩地的土豆大概需要三百斤左右的土豆,眼下还是有着醴泉的良田,以及选用优质的土豆种子,大概只需要两百斤的土豆就能种满一亩田地了。
      不过话虽如此,扶苏把各种块茎利用起来,统共种植到的土豆田地也就五分之一,也就大概占据了一百三十平方米的面积。
      毕竟也才五十斤的原材料,没办法把一亩地全都铺满。
      不过即便只有半亩,收成起来的土豆也相当惊人了。
      这一幕,远比带领大臣们第一次收取红薯的时候,还要震撼。
      土豆田里,几人如同挖掘文物一般小心谨慎。
      挖了一段时间,第一株土豆从田里拔了出来,得以重见天日。
      当众人齐刷刷看向这一株土豆的时候,眼睛微微瞪大。
      只见得在绿油油的土豆叶子下面,密密麻麻结满了硕大的土豆,满满当当的,几乎把泥土当中的缝隙全都塞满。
      大司农提着土豆植株,大致估算了一下,光是这一株土豆植株,最低也有七八斤的重量。
      也就是说,一颗土豆就差不多有一两斤的重量了。
      光是第一株就有这么逆天,往下又当如何?
      文武百官们看着眼前的土豆植株,全都陷入了震撼当中。
      终于,在一旁观摩许久的王翦忍不住了,一撸手袖便大步流星走了过来。
      “大司农,你动作太慢了,让老夫来!”
      王翦到底也是有种过地的经验,直接三下五除二,就从田地里拔出来第二株连根带土的土豆植株。
      和第一株一样,一根植株上面居然也是挂满了五六颗拳头大小的土豆,重量感觉还要更重,有一种坠手的感觉。
      这第二株植株,至少也有十斤甚至九斤的分量。
      第二株如此,第三株也是。
      这还只是在醴泉良田的加成下,所带来的收获。
      如果再加入一些化肥之类的润土神器,估计亩产量还会更高一些。
      就这样,土豆植株一株又一株从田地里拔了出来。
      土豆植株大小不一,但是最低的植株,也有八斤左右的手感。
      这些收获的土豆全都是最为优质的品种,几乎没有发现有虫眼,亦或者腐烂坏掉的土豆。
      本来。
      大臣们认为,即便土豆收成,如果达不到亩产六千斤的标准,能折中有个一半倒也不错了。
      可扶苏眼下的土豆田地尚且只有一亩的五分之一,收成的重量就几乎接近了这个目标。
      众人立马就反应过来,这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说,如果一亩地全面铺开全都种上土豆,那至少也得有万斤的产量。
      万斤……
      简直不可思议的数目。
      但是,这的确是事实。
      众人取来量器三番五次确认,眼下收成的土豆植株总重量全部加起来,就已经有三千斤的总重量。
      别看只有三千斤。
      这是五十斤的土豆植株所带来的的收获。
      整整翻了六十倍的产值,任在场众人如何奇思妙想,也是难以想象。
      甚至有些头皮发麻起来。
      不光是大臣们,扶苏也有些意外。
      看来,风调雨顺的效果是真的。
      也就是说,一亩大概能带来一万五千斤的产量。
      这简直比现代科学管理下的土豆亩产量还要高出不少,毕竟现代农业种植有时候还需要看天气,他种植土豆完全不需要。
      风调雨顺带来的加成效果多少有些逆天了。
      扶苏原本以为,良田增加的产量,是在基础产量上进行加法,想不到,居然还是乘法。
      一万五千斤……
      差不多也算是一个秦朝普通百姓,一年贡献的粮食总值了。
      何况,这些土豆也不是普通的品种,乃是蕴含一定灵气的低武时代作物。
      先秦时期灵气刚刚复苏没多久,能有这样的产量也可以说相当不错了。
      什么叫天下太平,什么叫造福百姓。
      土豆到来的便是这样卓越的成果。
      一万五千斤的亩产量,已经可以彻底解决大秦的粮食问题。
      如果进行一年左右的培育,眼下三千斤左右的总产量,完全可以带来几百倍的产量变化……
      蕴含灵气的土豆种类,让大秦子民每一个人接触到灵气,从而迈上修仙道路。
      这完全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嘶……”
      大臣们越想越震撼,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
      田里那些还沾着泥土的土豆,此刻哪里还是土豆,这简直代表了大秦蒸蒸日上的国运啊!
      即便亩产一万五千斤的产量,这只是在良田的基础上,所带来的收获。
      可即便是那些最普通的田地,也至少也有八千斤的亩产量啊!
      再怎么恶劣的天气,再怎么饥荒,只要有土豆,完全饿不死人。
      生产力只要提高上来,那为大秦带来的就是源源不断的人口。
      人口增长了,就代表生产力将会得到提高,大秦国力也将迈上新的阶段。
      要知道,古代人口增长不上去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不就是饥荒吗?
      亩产一万五千斤的土豆代表什么?
      世间再无饿死之人!
      就这一句话,无数代君王努力了一生,也没有办法实现。
      想不到,如此壮举,就被扶苏轻而易举完成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土豆收成,亩产量一万五千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