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领队通过控制器下达了变形成‘行驶姿态的命令后。
伴随着轻微的机械传动声,硕大的基地开始像变形金刚一样改变着形态。
地基抬高,两侧伸出了巨大的履带,同时第三层楼挪移到下方,降低重心。
当变形结束,一个放大版的极地车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下方是1m高,1.5m宽的粗大履带,两根履带之间夹着一块扁平的盒子状结构。
为了降低风阻,‘盒子的正面形成斜坡,镶嵌着一排宽阔的观测窗。
驾驶座正对着观测窗的正中央。
进入其中便会发现,除了正前方多出了一个驾驶室,其他的房间几乎不变,只是被挪动了位置而已。
最神奇的是,在变形的过程中,人只需要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即可,
驾驶舱内,为了保证规避风险,整辆车前后左右上下设置了几十个摄像头。
这些摄像头能够清晰无比地将这辆超级极地车几乎所有方位都容纳进去。
另外这些摄像头最大的作用不是监控,而是辅助控制核心里的人工智能进行自动驾驶。
是的,这么一辆占地面积超过足球场,重千吨的庞然大物居然是自动驾驶的。
坐在驾驶位上的驾驶员更多是监控、应急的。
在杨领队的命令下,‘桃花源1号开始缓缓启动起来。
宽大的履带卷起大量积雪,在‘桃花源1号后方形成了一道壮阔的‘白雾。
沉重的履带压得地面不断颤动,要不是履带足够宽,‘桃花源1号只怕刚启动就直接陷进雪堆里了。
随着‘桃花源1号启动,其他极地车也开始缓缓加速,跟在‘桃花源1号侧后方。
以‘桃花源1号这动静,恐怕没人敢跟在它前后方。
两者行驶在一起时,极地车简直就如同玩具一般。
由于大部分的物资都已经被搬进了‘桃花源1号之中,极地车勉强能够跟上‘桃花源1号的速度。
庞大的队伍卷起大片积雪,向着雪原深处驶去……
之后的路程变得简单枯燥,除了赶路还是赶路。
这时候就体验出‘桃花源1号的优越性了。
如果还是坐极地车赶路,一天十几个小时,只能挤在狭小的车厢内,那种折磨……想想就让人恐惧。
坐过长途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客运汽车还是高铁,人在车上坐久了就会感觉十分疲惫、无聊。
现在有了‘桃花源1号就不一样了。
超强的减震系统,让待在里面的人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颤动,里面的人想干啥就干啥,完全不受影响。
‘桃花源1号本身又是全自动驾驶,只需要一名值班人员看着即可。
这样的移动方式,与乘坐五星级游轮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吧。
驾驶极地车跟在后面的老司机们只能一脸艳羡地望着前方飞奔的‘桃花源1号。
他们在心里暗暗祈祷着,换班的时间尽快到来,自己好上去休息。
&
第204章 自作自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