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对于这种卡bug的行为也表示认同。
只要没违法,那你能抓住机会赚到钱,是你牛逼,但对于那些不怎么光彩的手段,柴健也抱有鄙夷。
柴健一直以来都更加习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虽然他自己的人生已经相对成功,毕竟已经玩过原神(不是),从三线城市考出来,在211学校读研之后顺利在相关的行业就业,以后考博的费用啥的也都被单位包了。
但这显然还不够,就像有人爬上珠峰,可这个高度都还不足以让某些人从马里亚纳海沟爬出来呢。
所以肯定是自己的原因,都是自己不够聪明,不够努力,柴健很清楚客观现实,但他更相信世界上应该会有真正的天才能够做到,所以肯定是自己太菜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这就是柴健的人生哲学,反正一切都是因为我太菜了,但我还能做到更好吗?做不到!得出结论:开摆!
学校的攀比还没那么严重,当然就算真的严重柴健也不会在意就是了,但物质上的条件差距是实实在在的,别人家都有房有车,但他家只有租住的房子。
他也曾为一些条件更好的同学还能拿贫困补助而感到愤懑,不过那时候他已经相当成熟了,不像什么热血青年一样抱怨社会的不公,柴健早就看清了:‘任何以人为基础单位的社会都不可能公平,公平本来就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
其实很简单,因为相对公平和绝对公平两个概念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所以公平怎么可能存在嘛。
虽然那时候他的年纪都还没到青年的标准。
于是柴健这么安慰自己:“咱不恰这烂钱。”即便柴健很清楚,钱真的很重要。可以说是典型的阿q精神了。
柴健很早就学会存钱,住校的时候,家里按照一日三餐的标准一个月差不多要给五六百,但他可以每天早上只花五块钱在食堂买五个大包子,这就是他一天的伙食了,这样的日子,他能过三年。
虽然结果上来说,他省三年省下来的钱,现在工作都不需要一个月就能赚到,存下来这么点钱毫无价值,但这已经成了柴健的乐趣。
柴健绝对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起码前半句绝对做不到,柴健就是那种看着存款数字上涨就很开心,存款数字下降就悲伤的人,非常单纯。
柴健的这种表现总让人觉得他应该是有点人生的思考在里面的,因此在育儿经验的分享中,他总是一个特别乖的例子。
可不是嘛,学习好,不贪玩,听话,懂事,还能对一个孩子有什么别的要求呢?
当柴健成为别人家孩子的时候,也有在家庭之间的交流让他教教自己的孩子的,他们总觉得同龄人应该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因为现代社会信息茧房的机制,很多人接触到的信息都是完全不同的,最终导致人的思想也千差万别。所以其实孩子们并不都和其他孩子很有共同语言,柴健尤其如此。
第59章 讨厌小孩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