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回来,他这心才稍微缓和了一点,赶紧让儿媳把种子拿出去撒了,他们家还有两亩水田没有种子。
这眼看着儿子去了也有一周了,还没回来,春耕怕是来不及了,老头又开始愁起来。
“爹,我们家有江东犁了。”一男子冲冲的跑进破旧的茅草屋,激动的道。
“啥犁?”老头耳朵有点背。
“江东犁,就是你以前听人说的弯弯犁。”男子又大声道,随即又说
“爹,这新来的县令太好了,之前送到家里的种子就是县令他们自掏腰包买的。
县令大人让我们去镇里跟县里来的木匠学做江东犁,还给我们发银子,一天五十文呢。”
“看来,官还是有好官呐。”老头长叹道。。
这日,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嘉州县各镇各村的人家里。
十天后。。。
县令发的种子已经长成秧苗,可以移摘了。有眼尖的发现怎么有的秧苗要长得高壮一点,没有想什么,还是一样移栽了,只是有机灵的下意识的把高壮的苗子都移栽到了一处。。。
董建明的江东犁加快了嘉州县的春耕,算起来他们竟然比以往提前了一周完成春耕,劳力多的人家还多开了几亩荒地来种呢。
百姓们感慨自己这回真是遇到了一个好县令啊,一个个仿佛生活都有了奔头,干劲十足的。
被发了一大堆好官卡的董建明摸着没有多少的胡子笑了笑:这才刚刚开始呢。。。
这天中午,董建明吃完饭正在津津有味的看闺女和阿宝两个小猪抢食。
“大人,家里来信。”吉祥手里拿着一封信匆匆走了进来。
董建明正了正身子接过信看了起来。
前面都是一些问候的话,董建明看到后面面色陡然一悲,神情也变得沉重起来。拿着信就进了房间,赵玉婉连忙跟了上去。
温暖和阿宝也没有再欢快的抢食了,都放下了筷子。
房间里,董建明心里胀胀的,也没有急着说话。
大哥的身影在他记忆里越发清晰了起来,那个不算高的男子,憨直憨直的。
父亲下葬后的第二天,十五岁的董建明站在门口迷茫极了,是他瘦削的手拍着董建明的肩膀说:“二弟,别担心,你好好念书,爹去了,大哥供你。”
他回忆起了当时的情形,二十一岁的瘦小男子,比十五岁的董建明矮了一个头,就这样用他瘦小的肩膀扛起了家里的重担,扛起了他的天。
他看到当时他考上进士授官回家祭祖时,那个瘦小的男子比他娘还高兴。家里不大的院子里站满了来恭喜的人,他看到他被挤到边缘,偷偷的松了口气。
他看到他当官以后,不怎么会钻营。只拿着微薄的束?。县里那两个小铺子每年能收四十两银子,那个瘦小的男子总是担心他在京城开销大,每每收了都托人给他带去了京城。
他知道他身体不怎么好,也舍不得吃药。他总想着兢兢业业的做事,等升了官,就把一家人接到京城,让他也享享他的福。
董建明看了眼随着信夹着的二十两银票,心里完全不是滋味,他抬头抹了把脸,摸到一把眼泪。
那个瘦小的男子,终于还是没享到他弟弟的福,去了,享年三十五岁。
第19章 暖暖被公主抱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