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二章 月难圆[2/2页]

青梅不让 小金鱼五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丢垃圾一样丢掉她呢?
      原本以为和阿?哥哥和好就能忘记那些被人抛弃的痛苦,可是她还是被噩梦惊醒了,还不够,还是不够!她要和阿?哥哥成亲,她要成为建宁侯府名正言顺的一份子,这样,她就再也不会害怕有朝一日要离开这个家了!
      任明昭不断地安慰自己,努力淡化对梦境的恐惧,终于在天刚蒙蒙亮时忍不住疲惫,沉沉睡去。
      一大早就哈欠连天,连建宁侯都忍不住问她昨晚是不是没睡好,任明昭就说总是梦魇,唐氏就建议她要不去庙里拜一拜,怕她是被什么脏东西缠上了。
      “要不让你大哥陪你去?”李氏也担心,瞧这青黑的眼圈,夜里估计就没睡好。
      “要不然去请个大夫来看看?”易子?不大信什么神鬼之说。
      “那我今日去一趟善化寺求个平安签,回来路过医馆再去请大夫看一看。”任明昭难以拒绝家人的关怀,折中两个都去看。
      “那我陪你去吧?”易子恒主动提议。
      “你今天不是约了月娘?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任明昭笑道,于是唐氏主动请缨,说自己也想出去散散心。
      今日建宁侯和李氏都有事走不开,只好吩咐鲁嬷嬷等下人小心伺候。
      于是吃过早饭,易子?骑马,任明昭和唐氏上了马车,一起走到分岔路,骑马的去上值,坐车的一路晃晃悠悠去了京郊的善化寺。
      因为任明昭,建宁侯府和善化寺有了不解之缘,每月都要来拜一拜。今天天气好,清晨的阳光温暖明媚,路边早就被绿意覆盖,树枝冒出新芽,野草冲破土壤,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唐氏一路看过来心情都很好。
      善化寺虽不如城内的大相国寺香火鼎盛,但也有络绎不绝的信众前来参拜,大多是结伴来的女子,善化寺供着观音像,历来求姻缘和子嗣十分灵验。
      今日来接待祖孙俩的并不是慧持师父,而是他的师弟慧尘,慧尘不如慧持开朗会说话,但他十分真诚认真,知道唐氏和任明昭是寺里的常客,也不带她们逛寺院,只领着去拜佛,参拜完又送去她们熟悉的草庐吃茶。
      寺里的茶叶都是后山温泉边的茶树产的,北方气候并不适合茶树生长,但是后山有一眼温泉,常年发散着热气,周围花开不败四季如春,就有僧人寻来了茶树苗栽到附近,长大后竟能产出风味独特的茶叶!就此也成了善化寺的一样特产,非重要的客人轻易喝不着!
      听着庙里的禅音闻着檀香,深山幽林的佛家圣地,果真能让心情平复下来。任明昭望着前院的一棵大樟树出神。
      那棵樟树估计有一二百年了,枝干格外高大挺拔,樟树枝叶常年青碧,散发着怡人的香气,也吸引了鸟儿来筑巢。
      一对白羽红喙的鸟儿起起落落,衔着树枝枯草飞回来,等它们筑完巢,就该生蛋孵化鸟宝宝了!
      院门口,慧持领着一对精神矍铄气质斐然的老夫妻走进来,两人打扮得十分低调,但一身养尊处优久居高位的气质可掩不住,他们身边也就跟着两个仆从,仆人手脚轻快,提前就来打扫他们休息的草庐,正临着唐氏和任明昭。
      “唐施主,小师妹。”慧持瞧见她俩就来打招呼。任明昭扶着祖母起身,行了释家的佛礼,又与那对老夫妻见礼,唐氏等人走近了才发现,这对夫妻竟然是昌平长公主和季太师!
      她忙拉着孙女行跪礼,被昌平长公主身边的侍女扶住,“老夫人请起,殿下今日是微服出巡并未带仪仗呢。”
      意思就是不必在外行大礼,低调就好。
      唐氏领会,还是客气的拱手见礼,昌平大长公主看见她们倒是很惊喜的样子,“你是建宁侯家的?我们倒有许多年未见了。”
      唐氏含笑点头,自从景帝亲政,老建宁侯失势,他家就与皇室越来越远。上次见昌平长公主,还是在她儿子的喜宴上呢,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啦!
      两人叙旧,干脆就来任明昭她们的草庐就坐,边上的小火炉一直滚着热水,她摆开茶具,执壶又泡了一壶新茶,分给众人。
      慧持尝了一口,眉眼带笑,“师妹没忘了住持教你的手艺。”
      季太师嘴刁,喝着这茶都忍不住点点头,茶汤清亮澄澈,香味清新,回甘味浓,唇齿留香,“确实好茶!”
      “多谢二位夸奖!”任明昭十分自得地收下了茶客的赞赏,又给他们续杯,桑枝还奉上了家里带来的点心,配着这茶,着实享受!
      “我听慧持师父叫这姑娘师妹?这是何缘由?”昌平长公主好奇道,她也是没想到,来庙里逛逛竟也能碰到建宁侯府的祖孙俩,倒是意外之喜了!自宫宴后,她对任明昭这姑娘的印象也很好,上次上元节,孙子在人堆里救了这姑娘,建宁侯府送了十分厚的礼上门致谢,昌平长公主就知道孙子确实偷偷上了心的!虽然还是可惜已经订了亲,但今天能遇到,也着实有缘!
      “说来也是本寺与建宁侯府的缘分。”慧持笑着给大家“讲故事”。
      慧持当年也不过七八岁的小沙弥,除了学习佛法就是扫地洒水干些杂活,一日寺门关闭后他正要回去做晚课,却听见后寺传来孩子的哭声,他人小鬼大,一个人摸黑去后寺看,结果捡回来一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女娃娃。
      寺里都是男人,不许僧人近女色,小娃娃估计也得被送出去,可此时天色已晚,师兄们还常常拿山里有狼吓唬他们,慧持也不敢将女娃娃交出去,就叫她不要哭,藏在禅房里,他想办法帮她找一找家人!
      那时候慧持以为,香客在庙里丢了孩子一定会回来寻,可偏偏他捡了个被香客故意遗弃在庙里的孩子。
      小姑娘怎么也等不来父母,又惊又怕,禅房每日有和尚们住,慧持只好送她去大殿躲着,时不时还要把自己的馒头省一半喂给她。
      直到师兄们打扫大殿时发现了小姑娘,一群光着脑袋的和尚虽说脱离了世俗红尘,但对幼小的孩童天性会心软,没人忍心把她丢到山里自生自灭,可留在寺里总不是个事,于是住持就说要给孩子找个好人家收养。
      也有不少无儿女的夫妻来问,但住持都说没缘分,直到任明昭躲在观音菩萨的供桌前,困到滚出来,落到了来礼佛的唐氏和李氏婆媳俩面前。
      住持终于说,缘分到了。
      那时李氏早已有了两个儿子,可她和家里人还是想要一个女儿,疼着宠着更贴心,听说善化寺求子灵验,就想求个女儿,谁知道菩萨就这样送给了他家一个女儿!
      “我们想着善化寺的师父们对这孩子有活命之恩,就当做孩子的另一个家,这位慧持小师父就是她的兄长,所以叫师兄,不过是想给孩子多沾些佛光,好庇佑她此生都平平安安的!”唐氏笑着说道。
      “倒也是一段奇缘。”季太师笑道,从前只在妻子的描述里听过这孩子,今日一见确实钟灵毓秀,十分出挑。
      昌平长公主十分怜爱这样身世坎坷的孩子,忍不住细细打量,越看越欢喜,忍不住摘下腕间的翡翠镯子想给小姑娘套上,任明昭受宠若惊,连连推拒不敢收,“长公主折煞我了!这么贵重的东西我不能收!”
      “我们今日一见实属有缘,我又喜欢伶俐漂亮的小姑娘,这镯子就是我送你的见面礼,不许推辞!”昌平长公主笑眯眯地按住她的手,不容分说把镯子给她戴上,满意地打量着,雪肤皓腕,碧翠的镯子更显贵气华丽。
      “长辈赐你的就收下吧。”唐氏见昌平长公主真心想送,一味拒绝反倒不美,就劝孙女放心收下。
      任明昭托着这名贵的翡翠镯,毕恭毕敬地行了礼道谢。
      大家说说笑笑,又一起吃了善化寺的斋菜,方才心满意足地准备一起回城,善化寺建在半山腰,有一条山道弯弯延延地连通山脚,地势并不陡峭,连唐氏这样的老人都喜欢步行上下。
      恰好昌平长公主和季太师也是步行上山,大家谈性不减,聊着春景和民生就要下山。竟和穿着官服领着一队衙差上山的季亭麟撞了个正着。
      “嘉余?”当着外人,老夫妻非常维护孙子的尊严,从不叫他的乳名。
      “祖父,祖母?”季亭麟上前扶昌平长公主,问他们怎么来了城外拜菩萨。季太师见孙子眼神儿早溜到身边的小姑娘身上了,心里气孙子不争气,竟然真的对这姑娘藏了心思!
      “近来春光大好,不想在家闷着,倒是巧,碰见了建宁侯老夫人和她家的小孙女。”昌平长公主慈蔼地笑道。
      “这位就是您家的公子吧?真是芝兰玉树一表人才啊!您好福气啊!”唐氏瞧见季亭麟不由眼前一亮,这儿郎眼神清亮,一身贵气,模样自不必说,听说当年也是进士出身,入大理寺后,破了许多案子,连先前的江州谋逆案都是这孩子一手调查的,若不是年纪太小,凭这些功劳和陛下的宠爱,封个侯爵绰绰有余!真是出色的孩子啊!
      “说起来,上次我家迟迟差点出事,还是您家的公子救命呢!”
      昌平长公主嘴上客气客气,神情可是十足的骄傲,与有荣焉。
      季亭麟看了眼笑吟吟的任明昭,见她神情微微带笑都能走山路了,想必已经养好了伤。
      “季大人说不用一直跟您道谢,我就没有再去叨扰您啦!您的救命之恩不敢忘,今后一定报答!”说起来,任明昭与季亭麟算得上相熟,所以并没有跟他太客气,这样的态度让季亭麟也颇为满意,颔首一笑权当默认。
      “祖父祖母,我来有事,不能送你们回去,路上当心。”季亭麟记挂着案子,并不与他们多攀谈。
      “公事为重,我和你祖母散散步就回去了。”季太师拍拍孙子的肩膀,示意他放心。
      “季大人若放心,我送二位回去也行。”任明昭自荐,季亭麟点头应允。领着人继续上山。
      “迟迟先前还和嘉余一起破过案子吧?”昌平长公主说的是红袖招的案子,任明昭点头,“安乐侯府的案子刚了结没多久,我那时还被季大人盘问了许久,害怕着呢!”
      “嘉余做起事来是有些严肃。”季太师点点头表示赞同。还要再说什么,季亭麟脚步急促追了过来。
      “怎么了?”季太师不由担心道。
      “没事,想起来章程今天不在,缺一个能写会画的帮手,”季亭麟瞥了一眼任明昭,这不是有个现成的吗?就不用他亲自来了。
      任明昭就这么被抓了壮丁,她提着裙摆走山路,精致的绣花鞋踩的全是泥巴印记,这儿离善化寺的寺院不算近,没有路,全靠爬山路去往埋尸地。
      她扶着树干喘粗气,“还有多远啊?”
      季亭麟在前面不远处回答她,“你走过来就看到了。”
      任明昭闻言就有了力气,抬脚跟上他,果真,绕开这片林子的遮挡,后面是个小山沟,之前上山的那些衙役正热火朝天地扛着锄头挖土,一路往远处瞧,已经挖出了几具尸体,正盖着白布等待仵作查验。
      深山里本是青草和泥土气息,随着尸体的发掘,那些藏在土壤里的腐朽味道逐渐浓郁,任明昭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季亭麟掏出洒了龙脑薄荷的丝帕递给她,任明昭不由想起了当时在红袖招时,章程吐槽见尸体和吃饭喝水一样寻常,估计这位金贵的季大人,也习惯了这种尸臭味!

第二十二章 月难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