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秦万年[1/2页]

战国之大秦质子 一夜星辰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秦国,关中,都城咸阳
      在秦国咸阳宫的南面有一条对于秦人来说无比重要的河流,这便是滔滔渭水。
      这一条渭水发自于秦人起家的陇西山地,流过秦人曾经的都城雍城,越过秦人如今的国都咸阳。
      最终在关中大地的东部汇入到了那条向着华夏东方滚滚奔涌而去的大河之中。
      六百年前,当时秦人的先祖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了秦邑,秦由此作为一个独立的势力存在于华夏这片土地之上。
      四百年前,秦襄公因为护送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而被封为诸侯,秦国成为了一个正式的邦国。
      三百多年前,秦德公在祭祀得到了吉利的结果之后最终决定迁都雍城,秦国由此开启了大举向东扩张的阶段。
      数十年之前,秦灵公将国都从雍城迁到泾阳,这标志着穆公之后政局动荡、国力大衰的秦国决心举全国之力抵御强大魏国的进攻。
      十年之前,当今秦王嬴连将国都从泾阳迁到如今的咸阳,这代表着崛起之后的秦国开始走上了一条东出中原、一统天下的道路。
      千百年来,滚滚流过的渭水注视着秦人的脚步从西部的陇西大山走到函谷以东的河洛平原,也见证了秦国一步步地从弱小走向强大。
      而就在今日,在那条咸阳宫以南的蓝色巨龙的见证之下,一场秦国历史之上规模空前的大阅即将缓缓展开。
      一杆杆黑底白字的秦字大旗在风中摇曳,一队队身披墨色甲胄的秦军在紧锣密鼓地调动着。
      如果从天际之上向下探看,你或许能够发现在滚滚向东流去的渭水北岸,多了一条由无数秦军精锐所组成的黑色巨龙。
      伴随着这条巨龙在大地之上不断地移动,无比空旷的咸阳宫城以南卷起了一阵阵的尘烟。
      就在这条黑色巨龙不远处,听着耳畔响起的那一阵阵激昂鼓点,望着那几乎快要摸到天际的尘土,那些等候在一旁的观礼者们脸上的神情却是各有不同。
      当看到眼前这支不断变换阵形的秦军精锐之时,那些有幸见证这一幕的咸阳秦人们显得格外激动。
      自秦国实行军功爵制数十年来,特别是这些年来不断传入秦国的捷报,使得全体秦人对于秦军有着一种特别的崇拜之情。
      如今亲眼如此近距离地见到自己家军队的风采,这些秦人心中不禁生出了一种自豪之情。
      他们多想拍着胸脯对着其他国家的人说,看,这就是我大秦的精锐。
      望着身后那些显得无比热烈的秦国百姓,再回头看看前方那一支在自己等人的见证之下逐渐成长的强军,此刻身穿一身墨赤色礼服的秦国朝臣们脸上却是并没有显出多大激动神情。
      但若是仔细去看这些秦国朝臣的双目之中的神情,或许会发现在那份平静之下,却潜藏着难以隐藏的复杂之情。
      曾几何时,这些秦国朝臣面对着东方魏国的强大压力,而埋着脑袋地去发展秦国的国力、军力。
      时至今日,他们终于可以昂首挺胸看着眼前这支精锐的大军而露出自豪神情,凭借着这支精锐的秦军他们有信心击败任何来犯之敌。
      同时他们也相信迟早有一天会有数十万乃至百万如同今日所见到秦军士卒浩浩荡荡地踏过东方的函谷关,吹响秦国统一天下的号角。
      相比较于秦人百姓脸上的兴奋、秦国朝臣目光之中的那份复杂神情,那些远道而来的列国使者们脸上的表情可不怎么好看的。
      当那一个个秦军方阵在他们面前缓缓成型之际,无论是那些与秦国交好的诸侯特使,还是那些与秦国交恶的国家使臣脸上都流露出了几分凝重。
      虽然这么多年以来早已经听了无数遍秦军的骁勇善战之名,但是当真正将这支军队的军势展现在他们眼前之时,他们的心中还是不自觉地生出了几分压抑。
      拥有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秦国又有什么事情是无法完成的呢?
      当生出这个念头之时,在场所有外国使者特别是那些国土临近秦国的诸侯特使们,对于各自国家的前途都暗暗担忧了起来。
      不过这些使者心中的担忧并没有持续多久,忽然而起的一阵隆隆战鼓打断了他们的思考。
      顺着那战鼓声传过来的方向看过去,就发现两驾战车一前一后地向着人群的方向奔驰而来。
      前一驾战车之上站着的是此场大阅的主将,武安君吴起;而后一驾战车之上站着的则是身披戎装的秦王嬴连。
      数息之后,等到秦王嬴连所乘坐的战车来到人群之前时,在场无数人齐齐向着这位大秦的王者躬身一拜。
      “拜见秦王。”
      “拜见秦王。”
      “拜见秦王。”
      ……
      当身前一阵犹如山崩海啸的气势向他袭来之时,早已经历过无数大场面的秦王嬴连巍然不动。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秦万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