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影响很大,本来村民就对他们这些知青的到来带着意见。
      一些乡村的农民本就自己还没办法保证温饱的情况下,还要分出相当多的口粮给下乡的青年。虽然年轻但是基本好多都没接受过这种体力劳动,态度也不积极,像有的年轻人一个月的工分都养活不了自己,还得指望着家里人帮扶。而有的家里条件不好的,日子过得就惨一些,自己得支楞起来。下乡就意味着你自己的户口就跟着你转移到你所在的地方。
      村民认为干不了什么活就是来平白分她们的粮食的,好在知青下乡的第一个月国家是有补贴上级分发粮食。下个月开始就是靠自己挣工分养活自己。
      还有一项算是默认的,知青分月的工分不足以养活自己的,可以用钱换队里的粮食,大家平分这些钱,所以大家也就勉强接受。
      当然他们这些知青大多是家里有指标的,或是像顾景川这样家里特意“保护他”,时局动荡被后妈出主意设计过来的,还有苏也这种脑子被驴踢了追求男人跟过来的或者城里找工作不好找,受到歧视家里人多养活不起的就自动申请下乡务农。这些人是下乡建设农村的,还是可以有机会申请回城的机会的。表现良好,家庭没问题的会被推荐到大学学习,不过这是之前的。
      而一些是强制下放的人就会稍微去一些更加艰苦的地方。生活可能还比不得他们,不过也就这几年,还有不到一年就可以了,只要再坚持一下就可以了。
      因为有些村里养活自己都困难,知青的到来加剧了农村的贫困。
      好在苏也她们来的这个地方虽不富裕,但也是能够勉强温饱的,虽有些大娘平时爱占些小便宜。有些知青会多干一些活,但总得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坏心思,毕竟她们这批知青也不是成氛
      不好的,大家也不敢做的太过分,万一那天知青能回城里了,也多个人脉朋友不是。
      这两天知青点的人脸色很不好看,走在路上村民都会指指点点。孙晓晓都要烦死了,想找人理论一番又不知道找谁。她恨不得上村里宣传部的喇叭那里喊一声,“谁惹出来的找谁去,别整天对着她们指指点点。”
      隔壁知青点的李招娣这两天的日子更是不好过,大家对于她没有一点儿同情就算了,还对她很是埋怨。大家都多少因为她,这两天走在路上不仅被人指指点点的,干活时还有些村民耍滑让他们多干一些活计。回去看着李招娣更加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了。主要是李招娣以前和大家相处的也不和谐,她的那张嘴太讨人厌,大家受到她连累更是生气。
      而她自己更是被人取笑,有人说她那晚叫声很是浪荡,像那啥,好人家的姑娘怎会这样行事。简直是给她们村子抹黑,尤其家里有待嫁的闺女,更是看她不顺眼。
      和她分在一起的大娘是村里有名的“大嘴巴”,整天用那种眼神看着她不说,还时不时得问她几句,让她难堪。

第23章 出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