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知行合一不就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吵架时,最常用的一种说辞.......”
      这句话还没说完,胡汉山愣住了。
      那张望眼欲穿的期待脸,只剩下了哭丧脸。
      胡汉山哭丧着伸出手,恨恨的拍了一下嘴:“让你欠。”
      “见好就收多好,非得要保证万无一失的多说了一句。”
      胡汉山提到陆王心学忽然想起来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经常在一起提到,让他记混淆了。
      这两个根本要义不是相互印证,而是对立的两种学说。
      对立也就算了,提出知行合一的那位。
      还是最后一个圣人王阳明。
      难怪就连海内鸿儒宋濂都是满脸的沉思,感情不是在权衡左丞相胡惟庸的权势。
      是在咀嚼知行合一这四个字。
      这次不仅翻车了,还翻了一个大的。
      还有更让胡汉山难受的后续,叶庆元这位学识渊博的中枢重臣长子,态度直接跨越了认同,变成了对待名士的那般的尊重。
      叶庆元读了十几年的闽学,竟然对恨不得灭了对方道统的陆学门生胡汉山产生了尊重:“圣人孔子被誉为素王。”
      “陆学有了汉山贤弟的知行合一四字,陆九渊足够被成为陆王了。”
      胡汉山刚想说知行合一是一个叫王阳明的人提出来,结果还没来得及说出口。
      姓氏王,就成了爵位王。
      掐灭了胡汉山想要挨骂的最后一丝希望。
      海内鸿儒宋濂还点头了,算是认可了叶庆元的说辞,彻底给陆王心学盖棺定论为素王的王了。
      以这帮读了那么多年经史子集读书人的读书人执拗,还有又臭又硬的顽固不化。
      只要是认定的事情,洪武皇帝都劝不回来。
      就算说出王阳明这个名字,也会认为是胡汉山的化名。
      气节二字。
      看的比命还重要。
      真要是能够为了气节而死,不是平庸的老死在病榻上,一个个争先恐后到痴狂。
      真正的读书人活着不就是为了一个名垂青史。
      胡汉山在大寒时节的大冬天,心里比起在酷热的大暑时节还要烦躁,气的上前一步给了叶庆元一拳:“你他盐豆的......”
      叶庆元胸口挨了一拳,还是被淮西勋贵子弟打了一拳,这人还主动退婚了他单相思多年的傅玉?k。
      作为浙东文官子弟的一员,哪里能忍得了。
      叶庆元偏偏就忍了,还一脸的乐呵:“是在下的不对,抢了汉山贤弟对陆王二字的定论。”
      “汉山贤弟要是不过瘾,可以再来几拳。”
      一口一个贤弟,挨了打还满脸的乐呵。
      胡汉山觉的自己已经够无赖了,没想到还有比自己不要脸的盐豆,只能无奈的收走了拳头。
      叶庆元似乎是真的愧疚了,高声提议道:“汉山贤弟因为拒绝藩王那件事,遭到仕林文坛的抨击,从金陵第一才子变成了前三才子。”
      “在下建议,汉山贤弟重回金陵第一才子。”
      就在叶庆元刚开口建议,胡汉山感觉情况不妙,赶紧扑了过去准备捂住叶庆元的嘴。
      胡汉山的动作没有叶庆元的嘴快,还是慢了一步。
      又成了金陵第一才子。
      这才成为金陵前三多久。
      又倒回去了。
      反复横跳。
      搁这,搁这啊。

第三十八章 小跳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