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10章 太监,不可靠啊……[2/2页]

我要做太孙 我要做皇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假币,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他们只能够得到四分白银的利益,这中间还要除去损耗和浪费的人力、物力,得到的就更少了。
      这样低的收益,还要担上抄家灭族的风险,实在得不偿失,所以对于防止有人私铸,也是有益处的……”
      毕竟私铸银币所谓的就是求财而已,如果如果除去损耗,除去人工成本,赚的钱还没有走挣到多,谁还愿意铤而走险?
      王忠继续说道:“其实比较辨别银币的真伪,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说着拿起那枚假币,凑到嘴唇旁边猛吹了一下,却是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众人对于他的做法,不由得眉头微皱。
      辨别钱的方法难道是吹吗?
      就算真钱和假钱有不同,可那声音也差不太多吧?
      关键是百姓能分辨得出来吗?
      这不是哗众取宠是什么?
      太监……
      不可靠啊……
      对于众人异样的眼光王忠并没有理会,而是再拿出一枚真币道:“各位大人,这没乃是真币……”
      又凑到嘴边猛然一吹,银币顿时发出宫中作响的声音!
      “诸位大人,这就是辨别严重真伪的办法!能否发出清晰响声的就是真币!各位大人可以试试……”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顿时来了兴致。
      纷纷拿着真币和假币来回对吹,在他们手中真银币确实嗡嗡作响,而那些假币却默不作声。
      铁铉惊喜的说道,“陛下,有此良币,大明从此必然再无私铸之币,所有钱币尽归朝廷所有,实在是一件前所未有之事,臣恭贺陛下!”
      “臣等恭贺陛下!”
      朝臣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历朝历代都有私铸之风,既然难以打击,也难以禁绝。
      其原因就是因为铸造出来的钱,有时候看起来真的差不多!
      而且防伪手段也实在太低了,所以才导致私铸泛滥,屡禁不止。
      如果真比一吹就响,那谁还能仿造?!
      看着众人,朱允?灼奈??獾乃档溃骸爸钗话?洌?踔以诟涸鹬?业氖焙颍?驮??⑾郑?坏┮?依锩娴暮??咳鄙伲?」芡獗砜雌鹄匆荒R谎?
      可是不但重量上会增加,而且也不会发出嗡嗡作响的声音,大明银币,当以此为定例,永不改变!”
      货币防伪,是历朝历代都头疼的问题。
      良币会驱逐劣币,有时候劣币也会驱逐良币啊,这是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事……
      要想不让这样的事情重现,就必须保证大明银币的所含白银的数量!
      “秦部堂,王忠会带着宫里的银作局的工匠到工部,若是准备妥当,就开始铸造第一批大明银币!
      这批银币朕是准备拿出一部分,当做俸禄发给文武百官的,你们用些心,所铸银币务必精美!”
      不等秦逵答话,众人就齐声行礼道:“多谢陛下!”
      这可是大明的第一批银币呀!
      流入市场,必然会引起疯抢,甚至会会被别人加价购买!
      朝臣们谁不喜欢?
      毕竟可以名正言顺的使用银子,而且还是第一批,这里面就是收藏也有意义……
      至于会不会生出“黄牛党”,那就不是朱允?姿?匦牡牧恕?
      朱允?椎拿嫔?奈?侠鞯乃档溃骸耙勒沾竺髀煞ǎ?街?罱鹨??艺撸?锼溃??遥?鞣湃?Ю铮
      “是,陛下圣明,臣等遵命!”
      一步步推行白银货币是势在必行的,如此才能够逐渐建立大明的货币金融体系,这可是一项可以影响后世的国策!
      容不得马虎。
      如果大明不把白银作为货币,那么白银的地位永远就不够重要,
      现在也就是朱元璋采取“禁海”政策,没有与诸国进行贸易,所以民间的那些白银还能落在豪门大户里垒猪圈,
      如果一旦开放海禁,到时候必然伴随着白银外流!
      毕竟白银在大明不能公开、大宗的使用,可到了别国,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这也是在隆庆开关之前,白银的地位在大明有了极大的提升,几乎已经顶替了宝钞的地位,成为主要货币,这也才有了后来张居正一条鞭法的事情。
      否则白银流失必然成为定局。
      任亨泰有些疑惑的说道,“陛下,如果推行大明银币,不知道大明所有的白银,是否够用……”
      户部郎中暴昭回答说道:“任部堂,下官觉得部堂大人不必担心,朝廷国库里面现在有不少的白银,而且在民间也有大量银子,
      只不过百姓遵循国法,将银子收藏了起来,没有使用罢了,如果要满足流通需求,必然没有问题……”
      朱元璋之所以禁止使用银子,缺少白银并不是主要原因。
      其实大明银子不少,只不过没有流动起来罢了。
      最直观的证据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奠定与实施的宝钞和禁用金银这一货币制度,其“历史寿命”很短,少则半个世纪,多则七十余年左右。
      《明史》记载:明英宗的正统初年,“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标志明朝确立白银货币制度。
      一四三零年的周忱代表的“赋役折银”改革,确实开启了明朝财政白银化。
      到了张居正创立“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是赋役合并、田赋一律征银、算赋役数额以县为单位和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进一步确立了白银作为主要货币的地位。
      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明正统年间“弛用银之禁”和“朝野率皆用银”的“银”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要知道当时大明本土银矿的开发十分有限,有些银矿出产仅仅几千、上万两左右,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如果说是来自海外贸易,那么在这一段时期之内,也可以说在隆庆开关之前,大明一直在实行海禁政策,想要借着民间的力量获取白银,根本就不现实。
      仅仅靠着朝贡贸易,从海外得到的银子也十分有限。
      所以按照历史的逻辑,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明朝正统年间普及开来的银子,主要来自民间,以及朝廷的存银!
      也正是这些银子,支撑了大明到明英宗正统年间,以及在隆庆开关之前的使用。
      暴昭行礼道:“陛下,正是因为大明如今有许多的银子存留在民间,这些银子难以进行大宗使用,
      所以微臣恳请陛下开恩,准许百姓以手中无用之白银,换取大明银币!”

第510章 太监,不可靠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