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八月的燕国不太平。
      先是一场洪灾,淹了北地的黍稷。
      都说生民社稷,生民社稷,可知什么是生民,什么是社稷?
      社,地主也,从示土。
      稷者,五谷之长。谷众多,不可遍敬,故立稷而祭之。
      土、谷乃立国之本,燕人以“社”为土神,以“稷”为谷神。
      燕国许氏为周文王庶长子召公姬?]之后,因而燕国的宗庙宫室皆依从《周礼·考工记》营造建置,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社,便是社稷坛,象征土地,设于王宫之右。而宗庙设于王宫之左,象征血源缘,二者共同成为了国家的征象。
      (譬如《左传·僖公四年》中载,“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又如《汉书·高帝纪下》中载,“又加惠于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
      社稷就是江山,生民就是百姓,而黍稷是燕人一年里最重要的粮食,这一场洪灾下来,当真是荒时暴月,五谷不收。
      大战在即,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听闻公子许瞻又开始在兰台、燕宫与大营之间往返奔波了,也听说各地郡守的奏表沿着当时四月新政的驿道,一卷一卷地往蓟城涌来,到了蓟城再分成三道。
      一道往燕宫去。
      一道往大营去。
      一道往兰台来。
      又听说谣言四起,有人把七月底赤犬天象的事又搬了出来。
      街头巷尾的童谣悄然四起,“兰台失德,天降灾祸!天狗吃人,枨枨掏心!”
      是了,肇秋七月癸卯夜,赤气起于西北,亘向东南,平明始灭,燕国北地又有谁人不曾看见过呢?
      也一遍遍地唱起《夏人歌》,把许氏比作凶狠残暴的夏桀,以夏桀失道亡国暗指公子许瞻,“江水沛沛兮,舟楫败兮。我王废兮,趣归薄兮,薄亦大兮。”
      这谣传似闹起了蝗灾,又一次在闾阎街巷肆虐,也又一次沿着官道往通都大邑传去。
      句句杀人于无形,其势之威猛,远比真正的揭竿起义更能重创许氏的政权。
      从前是楚人的手笔,如今也不知到底是谁的谋算了。
      是谁都罢,兰台里的人都无暇他顾,因而小七也已有好几天都不曾见过那个人了。
      想来也是,先有洪灾,洪灾之后必是大疫,加之谬种流传,边关又起了战祸,每一桩每一样都定要使他焦头烂额。(谬种流传,即荒谬错误的言论、观点流传开来)
      然而祸事远不止这几桩,继而是卫太后薨了。
      薨在这多事之秋,那流言就愈发地止不住。
      有人翻出了从前的旧账,说良原君深仁厚泽,宅心谦恭,是国人都敬重的蔼然仁者,将来也必是一个王道仁君,惠泽天下。竟被兰台诬为叛贼,一除夕屠了满门。
      有人说大公子凶残暴虐,手段当真是狠辣。扶风从上到下被焚骨扬灰,不单把其子嗣、门客全都屠戮了个干净,还把其母亲卫太后赶出桂宫,撵到了北苑,可怜的太后竟饔飧不继,受尽宫人凌虐而

第466章 天翻地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