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章 大风起2[1/2页]

异世-大秦 乌云天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很快,陶辛的回电发来了。
      “杨子成……”孙铿拈着电报,喃喃念着这人的名字。依稀觉得似乎从哪里听过,却总也想不起出处。抬眼望了林光一一眼,沉声道:“查这个人。”
      军籍处的效率很高,不多时便把这人的全部资料都找了出来,一本厚厚的资料袋,上面落满了尘灰。显然许久已经无人问津。
      林光一把玩着一张手掌大小的卡片,玩味道:“这个人已经于秦历714年退役了。却一直没有回乡,就在泉州住着。”
      孙铿拍去资料袋上的灰尘,抽出里面的档案扫了一眼,顿足道:“果然是他!”
      “你认识他?”林光一笑问道,孙铿这家伙的来历他可是清楚的很,居然还有认识的熟人,倒真是奇哉怪也。
      “老陈原来的侍从官。”孙铿轻笑道:“内务部的人。没想到他一直都在泉州没走。是跟了陈暮太久,以至于不舍得离开了吗?这个人可以用。”
      “你用人的风格倒是生冷不忌。”林光一冷笑道:“这人的来历都没有彻底弄清楚,你也敢用?”
      “陈暮敢用他十年,我为什么不敢?”孙铿不以为然道:“泉州分院院长的职责,他能做得。”
      “随你。”林光一耸了耸肩膀,顺手丢来一张早已经准备好了的地址。“这个人目前住在泉州港南街,任职之前最好先考察一下。这也是规矩。”很显然,他早已经预判到了孙铿的决定。做好了一切必要的先期准备。
      “当是要见上一见的。想必他见了我,会非常惊讶。”孙铿淡淡说道,显然已经对即将发生的见面充满信心。
      在邻居眼中,杨子成是个非常守时的人。每天早晨六点,伴着归航的巡航舰的汽笛声从院子里走出来,提着菜篮去买菜;上午十一点,他家厨房里会准时飘出饭菜的香味;晚上九点,房间里的灯就熄灭了。日日如此,从没有一天出过偏差。
      也许这位身材发福的中年人从前是个军人吧,邻居们如是想着。他尽管看起来笑眯眯的,却很少跟人交谈。以至于在这座小巷里住了三四年,邻居们谈起他来,竟然发现对他依然一无所知。
      仲夏的泉州,比起内陆的郡县来,气温要凉爽很多。湿润的海风带走了酷热的温度,也让每一个清晨变得清爽宜人。一辆蒸汽车驶过长街,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搅扰了居民们的美梦。
      蒸汽车已经成为了富贵阶级的宠儿,风靡大江南北。不过在稍微偏远一些的泉州,这种新鲜的代步工具还是很罕见的。萧显留在泉州分院的这台蒸汽车属于早期型号,设计上有诸多不合理处。坐在后座的孙铿需要忍受时不时从车头飘过来的煤烟,以及快要把屁股烧红的火热座椅。
      帝国的科学工作者们自从蒸汽车发明之后就投入了极大的创作热情。舒适性更佳、速度更快的蒸汽车不断投入市场。据说现在北方的某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加长型带顶棚的蒸汽车。坐在车厢里的乘客完全听不到蒸汽机的轰鸣,而且松软的毛皮座椅坐上去非常舒服。
      不得不说,虽然秦人的创造能力有些欠缺,但是他们的改装能力非常的发达。举一反三几乎是每个秦国匠人的基础技能,孙铿需要做的,就是种下种子,然后等着他们辛勤浇灌然后摘取果实就可以了。
      想到这里,孙铿不由得苦笑了几声。这个庞大而古老的帝国最应该感谢的人,却是把他们囚入创造的牢笼里的“罪人”。《子婴遗书》在为帝国续命的同时,也扼杀了秦人的创造天分。这部包罗万象的奇书,的确为这个国家指明了一条行进的道路。但是随着战争与时间的双重压力,必然会有一些知识失传。也许子婴的初衷是好的,但帝国已经不需要再有一本《孙铿遗书》传下去了。孙铿需要为这个帝国留下的最宝贵遗产,名字叫做规则。
      林光一缓缓踩下刹车板,蒸汽车平稳的结束了它的又一次征程,稳稳的停在泉州港南街的大门口。蒸汽机的噪声小了一些,这玩意儿的另一大缺点是不能关停蒸汽机,才能够保证它处在随时启动的状态。要不然每次出发得先等水箱里的水烧开,简直太折磨人了。
      孙铿下了车,拍打着身上的煤灰。心中开始无限怀念那个有内燃机的时代。军研院下属的动力研究所倒是鼓捣出一个内燃机,不过故障率简直高到不忍直视。因而被当做技术储备,分出一拨人加紧研究。真正能够大行于世,看来还遥遥无期。
      “杨子成的家在南街十七号。这会儿他应该已经吃过了早餐,在家看书看报。”林光一道:“我们步行过去如何?”
      孙铿点了点

第五章 大风起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