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认真地说道:“多谢。”
几日后。
一条消息流传在临安城中大理寺和京兆府两方人马在距离李府数步之遥的街上因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所幸当时附近的摇楼正在大宴宾客,因此并没有百姓受到实质性的伤害。
然而事情闹得太大,这就导致王衍和李济双双上了御史台名册,朝会时直接上报天听。
这场属于官场的闹剧最后以他们被召进宫挨了一顿骂暂时结束。
好事被坏的李济完全无视了想要与他搭话的王衍,黑着一张脸回到了大理寺。
当初他在看过卷宗后便重新找到了王衍,希望能将京兆府手中的案子延期,至少等到他手中的天牢案解决后再开启。为此他还特地去拜访了季氏一脉的几个大人物来间接给王衍施压。
可是他没有想到,王衍答应后竟然立刻将目标放在了城外失火案,而且最后也查到了梁逸文身上。
这些年合并京兆府和大理寺的呼声越来越高,两人虽然表面上相谈甚欢,但私底下还是不免一番比较。
所以他必须抢在王衍之前将梁逸文抓住!
不过他此时的气愤并非来自王衍的两面三刀,而是来自在清心殿被叱骂时皇帝的态度。
虽然他真正进入官场不过一年多,但对于皇帝心思的揣摩却是异常准确。
这一次的面圣让他感知到了皇帝对王衍的偏爱。
说偏爱其实有些不准确,但皇帝希望由京兆府来结束一切的心思却十分明显,否则也不会让他抓紧调查城外失火案。
这样的感觉让他产生了危机感,出身商贾世家的他有着天生趋利避害的心性,但除此之外更多是一种周旋的平衡感。
真正的商人是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他们只会利用身边所有的资源,哪怕与自己手中的有了冲突。
李济独坐在大理寺的主位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大理寺衙役和其他的同僚,忽然有了决定。
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城内百姓正对这场闹剧津津乐道时,城内又发生了一件与他们相关的大事城内一个孩童在外面玩耍时消失不见。
这件事情很快就让人联想到了年前那起孩童绑架案,于是一时之间城中人人自危,哪怕是从意坊这样热闹的坊市也几乎看不见孩童的身影。
很快,一个让人更加心慌的传言在城中流出:年前绑架案的元凶不过是傀儡,真正的幕后黑手依旧在暗中谋划这一切。
城中百姓对这个传言的真实性并不在意,他们只想知道犯人是谁。为此他们不约而同的来到了京兆府前想要讨个说法。
京兆府被围得水泄不通,就连寻常出入都变得困难起来,以至于府中衙役进出门都不得不选择翻墙。
被叮嘱要散播消息的苏墨刑也是一早就蹲在了京兆府不远处看着这一出好戏,待到事情发酵了两天后才慢慢地挤进了百姓之中。
“城北的姑姑告诉我,年前的犯人是在城北李府附近被抓的。”
他挤进去留下这么一句话又快速离开了。
在他周边,原本还在叫嚣的百姓忽然安静了下来,不约而同想要找出方才说这句话的人。
可惜无论他们怎么打听都没有任何线索。
李府?那里住着的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阁相么?
胡言乱语!阁相大人什么不缺,要孩子作甚!
显然仅凭这句话并不能彻底动摇他们,苏墨刑也不意外,他只是在悄悄离开后又换了一个地方,同样是在叫嚣声最大的百姓身边悄声说道:“衙门老爷是听了权贵的话才不敢见我们!”
说完后他又悄悄离开了。
重复的动作,相似的诱导话语正在不同的地方上演,苏墨刑满意地看着周围开始动摇的百姓,唇角勾了勾后终于离开了此处。
第 145 章 第 145 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