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100 章 第 100 章[2/2页]

女帝成长记 查可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再次清出去一批人后,正殿变得更为空旷。
      齐帝瞥了一眼沉着脸的李似德和群臣之首的季淮,挥了挥手,让秦内侍拿出了另外一道圣旨。
      处罚过后便是封赏。
      一众学子与世家子弟得了官职,平叛有功的朝臣加了俸。
      而在这一些人中,李济和程一青第一次走进了正殿。
      他们两人一位由司明月推荐,彻查盐案有功,另一位替天子监考,在西北劝学效果显著,颇得齐帝喜欢。因此他难得夸赞了几句,一句话便让他们成为了大理寺卿和礼部右侍郎。
      这般年纪这般高位,放眼整个俞朝也是少见的。
      “小司大人,你的两位旧友今日可是出尽了风头。”
      侧殿内,太子翻阅着手中的刑法纲要,听着正殿齐帝的话,笑了笑对司明月如此说道。
      此时司明月正盘坐在侧殿中央,她的面前还摆着几卷竹卷和书册,听见太子的话,她淡笑道:“殿下过誉了。”
      “若孤没记错的话,当初小司大人蒙冤入狱,便是这位新晋寺卿大人上下奔走。”太子放下手中的吏部纲要说道,“至于那位程卿,似乎与小司大人关系不同寻常。”
      “殿下说笑了。”司明月垂眸,“程大人乃清风霁月之君子,臣不过小人尔。自古君子与小人便不同道。”
      太子笑道:“孤还是头一次听说小司大人这般妄自菲薄。”
      就在两人于侧殿谈论之时,正殿之中,齐帝终于是宣布了那件不少朝臣期待已久的事情重修《光氏谱》。
      “百年前,先祖承蒙各族相援,方能平定乱世。”齐帝长叹一声,好似痛心疾首,“然而朕时常在想,百年过后,这天下氏族变迁,早已沧海桑田。这些年来朕荒废朝政,也是多亏了诸位才能有着太平盛世,如此功绩较于诸位之先祖,平分秋色。”
      “因此朕决意重修氏谱,由翰林与藏书阁协同两位阁相全权处置此事,圣旨即可下达。”
      “陛下圣明!”
      听着殿内齐声高呼,侧殿内的太子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司明月,后者低垂着头,不见反应。
      于是太子也收回了视线,拿起六份纲要之中最薄的刑部纲要翻看起来。
      这一翻看,却比以往还要久些。司明月从他的眼中看出了兴趣,心中却是叹了一口气。
      因着李济擅自将刑部纲要献出,所以她不得不连夜修订编写。若是对方询问,她固然能答出一二,但相较于李济那版,还是差之甚远。
      不过好在太子并没有询问一二,只是将纲要扣下后便放她离开。
      离开了气氛凝固的清心殿,司明月本想转身去见朝阳公主,然而在前往长乐宫的路上却意外看见了正在逗弄怀中孩童的吴昭仪。
      那孩童不过数月,但却是一位皇子。
      司明月站在远处看着他们母子其乐融融,视线却不由得落在了两人八分相似的相貌上。
      这位皇子既不像齐帝,也不像那位卓公子,因此孩子的生父是谁依旧是个未解之谜。
      她看了一会,趁着吴昭仪还没有发现自己之前匆匆离开。
      另一边,朝会结束后齐帝回到侧殿,正欲翻看司明月的新法纲要之时却听见秦内侍说季淮在外求见。
      这位阁相罕见的拜访让殿内的天家父子都有些意外,太子沉默且迅速地将桌案上的书册竹简收好藏在一侧,随后起身站在齐帝身侧帮其研墨。
      季淮进来时看见的便是这一幕。
      太子见他进来便问道:“季相可是有事?”
      季淮从怀中掏出一份书册面色不改地交给秦内侍,后者转献与齐帝。
      期间太子看了一眼,发现书中内容竟然是有关刑部新法的提议,因此当下心中骇然。
      难道两位阁相已经知晓新法存在?他心中不禁猜测。
      齐帝倒是不为所动,翻看两眼后问道:“季相这是何意?莫非修了氏谱不够,还想打六部法案的注意?”
      一句话将事情全部推给了季淮,后者不慌不忙道:“此物乃新任大理寺卿所著,此人曾携此书拜访,希望臣能提点一二。”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已经将视线挪开的太子又继续说道:“臣观此人见识甚远,故而擅作主张将此书留下,只待今日献与陛下。”
      此话听上去是难得推荐人才,但齐帝与他打了近一辈子的交道,自然是明白此人话语之中的多层意思。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将书扣下,说了几句后就将人打发走了。
      季淮告退后,才走出清心殿便看见李似德在不远处等着。
      见他出来,李似德赶忙问道:“老哥今日可是有些收获?”
      听他这么问,季淮平淡的脸上难得露出了一丝笑意,他收起朝板慢悠悠道:“今日天气不错,适合垂钓,不知老弟可否有空一叙?”

第 100 章 第 100 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