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四十九章 朱皇帝的信誉![2/2页]

混在洪武当咸鱼 火红的鸡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交易所,在我看来,就是想骗商贾钱财,满足他朱家的私欲。”
      “盐铁乃是朝廷官办的买卖,朝廷随便一纸公文,就能让咱们手里的股份变成废纸!”
      “相对来说煤炭还好点,但给不给咱们分钱,分多少钱不都是人家说了算吗?”
      “就算咱们手里拿着股份,人家不分给咱们钱,咱们还敢去皇宫找那朱允?滓?。
      张天佑这话一出,在场的人更加沉默了。
      本来想买几十万两银子试试水的人,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
      几十万两银子虽然不多,但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点还是省点吧。
      罗贯成见自己说的话被人全给否了,心里登时有些不乐意。
      “那依你们说,咱们现在该咋办?”
      “皇太孙在松江府的市舶司马上就要开业了,咱们以后从事海上生意,是走松江府的明账,还是继续想以前那般……”
      张天佑打断罗贯成的话,嘿嘿冷笑几声说道。
      “你是不是傻!”
      “白花花的银子咱们自己赚不好么,凭啥要让朝廷分走一杯羹?”
      “再者说,朱元章的贪婪是有目共睹的。就怕咱们老老实实交了税,最后还被朝廷给盯上,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
      张天佑这话一出,所有人神色都是一凛。本来还有些骑墙的人,更是一边倒地支持张天佑,放弃心中不切实际的幻想。
      有些人更是看向沉家家主沉从兴,目光里充满惋惜之色。
      如果不是沉家老爷子被朱元章抄家灭族,这江南第一富豪的称号断然不会落到陆家和张家头上。
      沉从兴见众人看向自己,不由苦笑一声道。
      “诸位叔伯兄弟不用看我,我就是一条看家犬,跟着诸位叔伯兄弟混碗饭吃,养活沉家的几百口子人而已。”
      沉从兴说得卑微,但却没人敢小瞧他。
      沉万三当年白手起家,创建偌大的商业帝国,强大到能让皇权都感到恐惧,手里的底牌必然不少。
      否则,沉家都被抄家发配了,为何短短十几年再次兴盛起来,并成为江南九大家之一?
      沉老爷子当年打下的基础,结交的人脉,让沉家再兴盛三代都没问题!
      沉从兴自嘲的笑笑后说道。
      “不过我觉得张兄说得有理,咱们还是先观望观望,不急着走市舶司的明路。”
      “万一露了富……”
      “我沉家的下场还不够惨吗?”
      众人听到沉从兴这话,心中无不升起兔死狐悲的戚戚然。
      但凡朝廷给个活路,谁又愿意当反贼?
      他们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呀!
      陆士原见众人意见达成一致,当即起身拍板道。
      “既然诸位都不打算去松江市舶司,那咱们就继续按照以往的路子贸易。”
      “下边诸位说说今年想要多少份额,咱们研究下具体的策略。”
      “好!”
      接下来的谈判就不像刚刚那样团结了,因为每一分、每一毫都是钱啊。
      而商人这个群体,只要谈到钱就没什么感情可讲。
      正所谓谈钱就别出来做生意。
      在镇江会馆的九大家研究今年的海贸份额时,朱允?啄潜咭灿龅礁瞿烟狻
      松江市舶司的主管官员上书,从今年开年至今,还没招到一个像样的海商。
      只有一个海外番商,还是因为遭遇暴风雨,被迫靠岸才来投靠的。
      而且目的性非常强,希望大明朝廷能帮他修补商船,他才愿意在大明贸易。
      朱允?卓吹秸飧鲎嗍杵?煤薏坏媒?涓?毫恕
      什么时候他大明天朝这么卑微了,还要求着海外番商来贸易?
      不应该是大明一手拎着茶叶,一手拎着瓷器,一票番商上赶着求着跟大明交易吗?
      杨新炉正在修改请罪奏疏呢,他已经写了好几版了,但总是觉得不满意,感觉可能会惹恼老皇帝,因此一直在涂涂改改。
      见到朱允?孜薅朔⑴??鞘鄙焱饭?コ蛄艘谎邸
      虽说杨新炉跟另外两位师傅,已经掌握了帮助朱允?撞菽庖饧?娜ɡ???⒉皇撬?凶嗾鬯?嵌加腥ɡ?础
      比如说海事方面,他们就只能等着朱允?鬃约悍⒙洹
      杨新炉瞟了一眼,见是关于市舶司之事,不由微微一笑。
      “皇太孙是不是实在奇怪,为何海外番商不愿来我大明市舶司?”
      “是啊!”
      “这不科学……不不,这不合理呀!”
      “明明咱们是朝廷,从咱们手里买最划算,为啥不来找咱们?”
      杨新炉闻言笑得更神秘莫测了。
      “微臣冒昧的问一句,皇太孙殿下,您觉得朝廷手里是掌握着茶叶,还是掌握了丝绸,还是掌握着瓷器?”
      “这……”
      朱允?谆勾用幌牍?飧觯??灸艿匾晕?庑┒几檬谴竺鞒?⒄莆盏摹
      但既然杨新炉敢这样问,那必然不是他想的那般。
      “敢问杨先生,咱大名的丝绸、茶叶、瓷器在什么人手里掌握?”
      杨新炉伸出手指沾了点茶水,在桌子上写了个“九”。
      “据老夫所知,大明的海上贸易早就被九大家所垄断了。”
      “九大家是什么玩意?”
      “九大家来头可就大了,有的甚至能追朔到宋朝。”
      “宋朝之所以能以区区江南之地对抗金国和蒙元百年,靠的就是海上贸易的丰厚利润。”
      “否则,光是连年征战、岁币之类的,就将宋朝的财政拖垮了。”
      朱允?滓彩欠浅V厥雍C车模?衔?C忱?婢薮蟆?墒撬?罱??戳舜竺骺??岳吹暮C乘笆眨?罡叩囊荒暌膊还????蛄剑
      这点钱别说朱元章看不上,就是朱允?滓部床簧习。
      他想要的可是一年三千万两!
      就算一年没有三千万两,那也得争取达到一千万两啊。
      再少就是对大明的侮辱了,大明人口放在明面上,有户籍可查的都接近一万万人了。算上逃户、隐户,以及老少边穷地区那些不愿意上户口的人,少说也能达到一亿两千万以上的人口。
      大明地大物博,人口繁多,一年连一千万两银子的税收都完不成,那简直丢人丢大发了!
      “钱呢?”
      “为啥南宋靠着这个能跟金国和蒙元打仗,并且坚持那么多年。到了咱们大明头上,一年就三十几万两银子?”
      杨新炉闻言摇头苦笑道。
      “其实,这事说来话长,简单点说就是蒙元人太傻,被江南的海商给湖弄了,每年定额收个三两百万两银子的税收就算完事,剩下的全是海商自己的赚头。”
      “你想想看,海商们做惯了元朝的生意,能受得了咱大明的制度?”
      朱允?滋?秸饫铮?偈庇兄置┤?倏??小
      “懂了!”
      “您说的是元朝的包税制!”
      “皇太孙英明!”
      元朝自从在西域学到了包税制这项制度,就普遍运用到大明的各个领域。
      矿山可以包,商行可以包,甚至田地税收都能包。
      再加上元朝官吏不识字的很多,户籍管理得一塌湖涂,整个大元百年就没把账算明白过。
      到了后期最乱的时候,他们甚至要求百姓在自家门板上写上几口人,家里有几亩地,好方便他们征税。
      因此,从宋朝就活跃的大明海商,经过元朝百年的粗放式管理,哪能受得了朱皇帝的制度。
      别说朱皇帝肯定要收税,就算朱皇帝不收税,他们都不敢去。
      因为朱皇帝信誉太差,连亲自颁发的丹书铁券都不认,实在是没人敢冒险。

第三百四十九章 朱皇帝的信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