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不悔记得,康硕长公主说过,她在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出生。
她总得要为她准备生日礼物。
皇帝眼角眉梢全是笑意。又再忍不住揶揄:“人还没过门,就开始讨婆婆欢心了。”
苏不悔红了脸,给他一个大白眼。
皇帝眼角眉梢的笑意更是浓郁。
苏不悔又再给他一个大白眼。
皇帝呵呵笑:“我说错了?”
苏不悔无奈:“好吧,你没说错。”顿了顿,又再道:“康硕长公主对我好,我怎么着,也要回报一下她吧?”
皇帝又再呵呵笑。
望向苏不悔的眼神,无意中溢出了一股温柔和溺爱。就像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神情……也像长兄对妹妹的神情。
皇后看在眼中,拍案呼奇。巨大的惊叹号和疑问在心中绞成一团团。
皇帝待苏不悔,是与众不同。
但丝毫不带半分男女的情愫。皇后想,难不成,真的像苏不悔所说,皇帝因为爱她,所以对苏不悔爱屋及乌,当了亲妹妹一样?
皇帝待自己的妹妹沼安公主,还不及待苏不悔的一半好。沼安公主嫁到匈域国这么久,皇帝也不曾关心问候过一句半句。
皇后只管疑惑。
但这疑惑,只是放在心底。
毕竟,皇帝对苏不悔好,她这个做姐姐的,自是喜闻乐见。管是什么原因!
两天后苏不悔才出宫去。
她刚收拾东西完毕,还没离开,刚好唐麦儿来宫中探望皇后……作为舅家人,这也礼仪上的来往。
因上个月唐麦儿的外祖母去世,她母亲有孝在身不便进宫来,而唐麦儿的嫂子则怀了四个多月身孕,担心进宫会刺激皇后,因此就由唐麦儿一个人代表前来。
唐麦儿年龄不大,才过了十五岁生日。
却没有一般深闺小女子的忸怩。
她祖父……也就是皇后和苏不悔的外祖父唐奚笙,有三个儿子。他的三个儿子为他开枝散叶了十三个男孙儿,但只得两个孙女。
大孙女唐玲儿早已嫁人。
随夫到京城一千多里以外的诸城生活。
唐麦儿这个小孙女,成了唐府上下的掌上明珠。
性格开朗活泼。
话特别多。一番客套之后,坐了下来,然后叽里呱啦,对皇后和苏不悔连比划带说着唐府种种趣事。说到开心处,毫不顾及形象,捧了肚子,前仰后合咧嘴大笑。
嘴角两边浅浅的梨涡,更显了她的热情洋溢,活力四射。
她眉飞色舞,声情并茂道:“别看我九哥一副老实憨厚相,其实他小时最顽皮,常常溜出唐府,混迹京城好玩有趣的地方。
有时候经不起我的死缠烂打,软磨硬泡,也会偷偷带我出去溜达溜达。
有一次还带我到郊外,捞鱼,摸虾,逮蛤蟆,上树抓知了,地里偷瓜,嘻嘻,好玩得不得了。”
皇后问:“你娘不管你么?”
唐麦儿眼珠子一转,吐吐舌头道:“那个时候我娘可没闲工夫管我。我爹新纳了两位千娇百媚的新姬妾,能歌善舞,懂呤诗弹琴,我爹极是宠爱。
我娘直恨得咬牙切齿的。
担心新人赶旧人,爹爹冷落她。
因此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在爹跟前晃来荡去,跟那两个姬妾争奇斗艳,争风吃醋,忙了个不亦乐乎。因此我是死是活,我娘才管不上。
后来有一天,我又缠着九哥带我出去玩。
九哥刚好有事,于是我自个儿偷偷跑了出去。
那天我忘记是为着什么事了,跟一位穷小子发生了冲突,我拾了一块大石头朝他头狠狠拍了一下,他的后脑勺流了很多血。结果我被那家人追到了家中讨公道。
我爹气得不行。
把我叫到跟前训话。
我娘就不干了,坐在地上呼天抢地。边哭边骂我爹,说她是用八大轿从正门抬进来的正妻,如今活得连那些下贱的姬妾都不如,连她生下的儿女都跟着遭殃。
娘抱着我哭道,我可怜的女儿啊,你命好苦啊,亲爹不疼,亲娘无能为力,不如我们娘俩死去算了。以后那些狐媚子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我不管了!不管了!
直闹得鸡飞狗跳的。
爹爹在吹胡子瞪眼中败下阵来,就不再训我了。
这事后来给祖父知道了,把爹叫去,狠狠训了一顿。说他整天沉迷于女色不干正事,也不怕被别人笑话去!祖父说爹不要面子,他还要呢!
祖父逼着爹把那两位姬妾赶出唐府,送了人。
之后祖父又把我叫了去,也训了一顿。
说我没有大家闺秀样子,若是不好好管教,将来定会闹出什么败坏门风之事来。
于是我就这样被关在家中,大门不准出,二门不能迈。天天不是读《女诫》《女训》,就是读《女论语》,要不就读《女范捷录
第137章 唐府的掌上明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