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64章:神弩,兵制[2/2页]

逍遥少将军 人世几春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乾将士!
      一万四千把神臂弓,配上一万五千把长弓,足以大幅度提升北境守军的战斗力。
      历朝历代征兵,只要国力充足,都是优先选拔力气最大的士兵,作为弓兵。
      骑兵的机动性很强,可是造价太高,一个骑兵的培养费用足够培养大量的步兵。
      而弓兵比骑兵便宜,弓箭也是战场的必备武器。
      想要攻取蛮荒人重兵把守的贺兰山,如果只是靠原有北境将士出兵,难度极大,损失也不可估量。
      大乾国赶制的这些新武器,就是取胜、减少损失的关键。
      神臂弓和长弓的出现,让云州将士信心倍增。
      军器监和燕州的钢厂还在赶制武器,分批运送到北境。
      因为云州将士刚得到封赏,将士们正在给家里寄钱,还要和燕州将士一起训练、磨合,加上天江还在进一步封冻,梁萧并没有立即出兵。
      此时的大梁,皇帝慕承和秦风愁眉不展。
      因为大乾国从本国收购了海量的紫衫木,大梁国现有的紫衫木越来越少。
      听说燕州守军击破蛮荒时,用到了一种“巨弓”和“巨弩”,秦风已经意识到越来越不对劲了,只能及时止损,同时安排本国军器监尝试以紫衫木制作“巨弓”。
      慕承更是龙颜大怒,命令刑部彻查,到底是何人放任大乾国收购如此之多的紫衫木。
      不同于大梁国君臣的焦躁,梁萧和吕毅始终保持淡定,云州将士的士气高涨,训练热情空前绝后。
      得知元帅正在选拔强弩手和强弓手,人人都开始接受力气和耐久的训练、测试,希望能被选上。
      梁萧在高台上望着台下训练的将士,气定神闲。
      大乾国从开国之初,就被迫选择了“募兵制”,而不是“府兵制”,这是无奈之举。
      国家手里的土地仅剩三成,但实际上还有大量瞒报的土地,所以掌握在国家手里的土地,占全国土地的真实比例可能只有两成,甚至不足两成,这才是开国丞相卓明峰极力坚持严守三成红线的原因,堪称远见卓识。
      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才能最大化发挥府兵制的作用。
      均田制,就是中央政府无偿分配土地给农户,一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之后,归农户所有,等农户死后,这些土地大部分归还官府。
      均田制赋予了府兵安身立命的根本,能够极大提升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却有一个前提。
      国家需要有更多的农田。
      隋唐时期是府兵制的巅峰时期,军队的战斗力已经超过了尚武的汉朝,甚至出现统帅无能、将士依然不败的情况。
      但到了唐玄宗时期,唐玄宗也不得不推出募兵制。
      因为,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国家回收土地越来越难。
      想要维持府兵制,国家就需要源源不断拿出土地分配给农民,就需要不断开疆拓土,从而被迫不断发动战争,或者开垦荒地。
      同时还要严格限制权贵兼并土地,严格约束吏治和军纪,并且确保经济繁荣、国力不断增长,才能维持日趋庞大的财政支出
      如此发展到最后,再强大的王朝都无法维系两种制度的结合。
      土地兼并的结果,就是府兵制破产,募兵制兴起。
      但募兵制也存在一个问题,士兵的参军目的改变,不再像以前那么悍不畏死。
      而大乾国先前的募兵制,军人俸禄低得可怜,比梁萧所认知的宋朝还要离谱,士兵既没有府兵制的土地期望,又没有募兵制的理想俸禄,当然也变得更加怕死……
      这才是大乾国真正的问题所在!

第564章:神弩,兵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