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铭登基之后,并没有怎么针对东宁。
      不过京城的消息,时常传来。
      在登基两个月内,李铭新任命了一些官职,整个朝廷重要部门,全部换上了李铭的嫡系人员。
      就连京城附近的省份、军队,也都替换成了亲信人员。
      对于这样的任命,李信也没有惊讶。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皇登基,还是要有一些亲信人员。
      这段时间的李信,也没有闲着。
      除了经常视察王府卫队的改编事宜之外,便是督促东宁制造总局那边,加快生产东宁燧发枪、火炮等装备。
      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只有拳头大,才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
      除了军队之外,在各地采购粮食物资的商行,也加大了采买力度。
      李信知道,或许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若是双方彻底决裂,再想从江南等地,采购物资,就非常困难了。
      除了这些必备事宜之外,李信暗中吩咐人在江南设立了一个报馆。
      报馆,自然是参照后世而立。
      这家报馆,发行一份日报,取名《江南日报》,每天刊登一些朝政邸报新闻、江南消息之外,还另外设立了一个版块,刊登诗词歌赋。
      从后世而来的李信,对于这个时代已经了解很多。
      大名鼎鼎的诗人,诸如诗仙、诗圣等,这个时代都没有。
      因此,李信倒是直接借用李白的诗词,刊登在《江南日报》上。
      诸如《将进酒》、《蜀道难》、《梦吟天姥吟留别》等诗词,间或其他诗人的诗词名句,纷纷刊登在诗词歌赋版块上。
      当《将进酒》刚一出现,瞬间使得《江南日报》的销量,急剧提高。
      江南,乃是文坛胜地!
      江南之人,家境殷实,不管是家中小儿,还是女子,都能够识得一些字。
      就算是田间地头的农夫,也都识字、上过私塾。
      江南文风鼎盛,可见一斑。
      因此,《将进酒》的出现,短短几天就传遍了江南文坛,以及大街小巷。
      街道上叫卖的《江南日报》,销量也与日俱增。
      为此,江南报馆添设了五六套印刷设备,加印《江南日报》。并且招募人手,分别在江南、钱塘、淮北、湖广等地,售卖《江南日报》。
      一时间,整个江南都在议论《江南日报》。
      “《江南日报》看了没?那诗词,简直绝了啊!”
      “哪能没看啊!江南文坛一大盛事呢!”
      “何止是绝了,简直是天上下来的神仙啊!”
      “只是不知道这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到底是何神圣?之前为何籍籍无名,从未听说过?”
      “是啊是啊,不知道这些人都是哪里的?”
      ……
      有人议论诗词的绝妙之处,也有人议论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还有人在追问、搜寻,一众诗人究竟来自哪里?
      更有落魄士子,捧着《江南日报》,痛哭流涕。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豪气!豪气啊!”
      一名读书人仰天长啸一声,眼眶之中满含热泪。
      初夏已过,恰是江南乡试放榜之后,这样的诗句更惹得一众落榜士子,心中感到莫名的温暖。
      “我倒是觉得这阕词,更妙!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n

第121章 江南日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