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27章第一次试探[2/2页]

千秋帝师 逗比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到,魏子诸就不是在这里据守了,只要找到机会,可以直接打过去。
      当然,也不排除赵晖已经在百川道的那一边设下了重重防御和陷阱,就等着他打过去,然后攻守互换,给他们也来一场前后包夹。
      “传令王腾,命黑旋风营用重弩以火箭焚烧敌军木材!”
      魏子诸说道。
      身后的禁军护卫,如今充当了传令使的将士,立即抱拳道:“是!”
      徐国大军那边,也没有做一些无谓的进攻,比如让弓箭手放箭之类的,他们的箭矢,只会给大尧这边做贡献,就跟草船借箭似的。
      王腾他们在最前方建造的工事,那几个堡垒完全可以抵挡对方的万箭齐发。
      传令使并不是得到命令之后,从山上跑到山下去通知王腾,这来回上山下山,也太折腾和浪费时间了。
      二十余个传令使,分布在断桥那边和魏子诸所在之地的路上,传令使只需要在山林中奔跑一段路,告知第二人,再以接力的方式将命令传达下去,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把命令传达到王腾手中。
      所以,前后不到五分钟,传令使就重新回来待命了。
      起先魏子诸想出这种传令方式的时候,王琼就大为惊叹,这种方法绝对可以广泛的运用在军中,不仅仅只是适用于这种山地战。
      即便是在两军对垒的时候,传令使如果隔一段时间设立一位,在固定的地方等候,接到命令之后便可以接力下去,效率肯定会更加快。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因为同一道命令需要经过这么多人的传达,到最后命令的准确性就需要商榷了。
      当然,有问题就有解决办法,想要解决命令传达下去的准确性,要么就尽可能的把命令简短化,就比如魏子诸的传令方式,一次只传一条命令,就可以避免出现最后传令偏移的情况。
      如果一定要传达好几条命令的时候,也可以用书信的方式,把命令写在纸上,同样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从魏子诸下令,到目光所及之处王腾有所动作,也只过了短短半个时辰而已,而从第一道弯的山上,也就是魏子诸这个位置,到王腾所在的断桥前面,靠一个人跑下山然后骑马过去的话,需要一个时辰以上。
      时间直接缩短了一半,效率也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徐国大军那边也开始行动了,这八天时间收集到的木材,别说搭一座桥了,就是搭十座桥都够了。
      看来徐国方面也很清楚,在有人守着的情况下,一次就成功过桥,不是他们太强,而是大尧这边的人故意让他们过来的,那他们反而还会忌惮一些。
      徐国大军最前面的府兵开始将圆木伸向对面,四十米的鸿沟,木材至少也需要五六十米,两边至少要放的稳固才可以过骑兵。
      所以他们自己捆绑起来的圆木,一根就需要上百人合抱,然后压着往对岸送,越到后面,能够着力的地方越少,但人却要越来越多,这不仅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
      在他们搭桥的同时,接到魏子诸命令后已经准备妥当的王腾,也一声令下,“放箭!”

第427章第一次试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