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合作吗.....
周深的话我也没有任何的异议,商议好接下来的合作。
第二天他那边往这边送来了书面合作协议,签订后,我亲自去了一趟江市。
“江市这边之前就是工业区,在众多公司目前全面稳定的情况下。再加上大小姐之前和于涛有过合作,被于涛力压下来没有人再将手伸过来。后来于涛锒铛入狱,江市这边的其他公司担心会因为这边开发被相关部门调查,所以到现在都没有什么动静。”
每家公司多多少少都有点见不得光的东西。
倒并非是因为公司,而是人见不得光。
不管是一家公司的老总,还是一家公司的高层,但凡稍微有点一定心虚的,对这样的情况都会十分重视。
没有人希望被相关部门调查,故而为了以防万一,即便对江市这边想要伸手过来。
也不得不放下这一块,免得到时候因为于涛于家被查,掀起的一把彻查大火蔓延到他们的公司罢了。
于涛被查的时候,确实国内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了起来。
行业内很多公司都在接受调查,也有许多公司忙着清理自己事情,一时间无法去开发其他的项目。
江市在当年是一个五湖四海聚集人数最多的地方。
随着容氏的倒台之后,再加上我上次的借着于涛的手力压这边,现在这边很多老工厂都已经空置了下来。
看到这些空置的厂房,难免会有些萧条。
“招聘情况怎么样了?”
现在工厂还在场地还在,接下来就是解决人力的问题。
像这样的工厂,找到工作人员还是比较容易的。
只是现在是在上半年四月份到五月份,当地人包括周边的一些村子的青年人员大多数都已经外出打工了。
招聘季节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年关前后。
林叔听了这话,拿来了招聘情况的总结,“现在招聘的员工,大多数年纪都在四十岁以上,三十岁到四十岁的还是占据了百分之十的比列。要在年轻一年的,估计也就是等到暑假来临的话,会有高中生兼职两个月。”
“所以,目前而言,我们工厂招聘到的人,年纪大多数都是四十岁到五十岁这个阶段。”
人年轻,体力和反应能力都会好很多。
抗压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工作效率也要高出很多。
要是全部都在四十岁到五十岁的阶段的话,工作效率降低,人数上涨。
也就是说,想要提供出高数量的货源,就需要增额招聘人数。
现在这个情况也是无法避免的,我点了点头,“那这样吧,将招聘人数扩大两倍。工资方面按照之前说的,等公司正式运营之后,差不多是在三个月就可以回本盈利了。”
“对了,我们公司的资金能够支撑得起在未来三个月的发放工资吗?”
招聘需要的员工,差不多是在三万左右。
三万,一共是三百多家工厂,分工流水线要全部开起来。
实际上,三万人员工的话,倒是工作稳定性比较强。
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工作稳定,因为需要养家糊口,倒不用过多考虑他们会突然辞职什么的。
但是,也因为年纪在这,工作效率降低,无法让他们加班工作,担心身体出问题。
要是提出加班的话,大家肯定会加班。
只是这样一来,要是劳累过度,公司到时候出的一笔赔偿金大大小小加起来就更不少了。
与其这样,当然是招收人数扩大比较好,至少也留下一个好的口碑。
工厂这边招聘和开工同步。
从一个工厂的正常运行再到第二个,第三个。
周氏集团那边的原材料包括教人的老师傅也都一快过来了,这是两家合作,这方面技术是他们自己的,我公司只负责出场地和人工。
好在周氏集团那边的原材料比较稳定,也没出什么岔子。
可是,我公司的周转资金不够。
其实现在也很危险。
周氏集团那边没有钱调动给我,也不会提前支付。
需要等到这这批货交货结束之后才会结算款项,也就等于说,周深这边实际上是在空手套白狼。
他赚的也是一个渠道差价罢了!
只有等他那边的资金到位了,才能给我这边结算。
现在公司这边资金仅仅也只是能够支付三个月左右的工资。
到了第四个月发工资之前,钱如果不能回笼的话,公司根本发不出工资,甚至还会欠下所有人一个月的工资。
为了以防万一,我得想办法从什么地方去弄到几百万才行。
三万人的员工,每个人的基础工资是两千。
&n
第264章 资金周转不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