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你醒啦……我爹醒了我爹醒了!”
过了一会儿,忽然,那个被救治的中风老头儿苏醒了,他家里人激动地大叫。
风晴和小雨过去查看,给老头儿重新检查了一下,确认问题不大,但需要后期护理。
便在风家主队的马车上腾出了一块地方,把老头儿放上去躺着。
这家人千恩万谢的,要给风晴母子下跪。
风晴严肃地说:“这不是神仙的力量,是我们的医术,救死扶伤是医者根本,你们不用跪。”
她虽然这么说,但人家还是特别感激。
不让跪,就不停地说风晴母子的好话,说风家队伍的好话。
自己家里念叨,还跟周围的人念叨。
风情母子救人是有目共睹的,于是在这家人的激动宣传之下,附属小队的人们更加感叹起自己的好运。
茫茫逃荒路,能加入到这样的一个队伍里,实在是太幸运了。
不但有吃的,有安保,生病了还能得到救治。
中风多么要命的病啊,竟然都给治好了,虽然风晴一直否认她是仙姑,但……
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等后来风三海那边对报名的人进行完登记,风晴小雨对这些人做了简单的初步筛选,把他们编成了一个二十人的医疗队,以及二十多人的后备医疗队,并宣布将会定期对他们进行医术指导,进步快贡献多的人能分到更多的饼时,人们的情绪就更高涨了。
希望。
风晴给他们的,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东西,希望。
不过这么一耽搁,又是救人又是编队的,前后就将近一个时辰。
全队再次启程赶路,走出去十里路左右,日头就落山了。
前头探路的人说附近没有村庄可以休息,只有远处一溜矮山附近,可以找到背风的山洼洼。
条件如此,山洼就山洼吧。
反正这一路上所有人都习惯了露营。
身体比较弱的那些人,早在初入冬时就被恶劣的自然环境给淘汰掉了,能撑到现在的都是还算身板硬一点的,能扛住夜里睡露天。
几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赶到矮山附近,找了一个还算凑合的山洼,就这么扎了营。
就地捡枯枝荒草当燃料,点起一个又一个的火堆。
照亮了黑暗,也提供了一定的温暖。
大大小小破破烂烂的锅架在火上,烧起水来,大家歇脚,喝热水,等主队那边发了麦麸饼下来,大家就挤在一起吃饼子,聊天。
整个营地都弥漫着一种久违的高兴气氛。
是逃荒久了的人们很久没有享受到的情绪。
“未曾开言泪满腮,尊一声老丈……”
忽然一声高亢的唱腔。
竟然有人填饱了肚子之后,唱起戏来。
是个上了一点年纪的老人,字正腔圆,是标准的中州府这边的地方戏唱腔。
可能由于长期逃荒身体弱,气息有些不稳。
高音拔得不到位。
可还是吸引了大家支起耳朵细听,没唱了两三句呢,就博得了一阵阵的叫好。
毕竟,逃荒呢,大家都好久没听到唱戏了。
久违的娱乐太让人激动。
这老人也挺有才的,把一段脍炙人口的地方戏,原本是一个审案的故事,给改成了倾诉逃荒艰辛的段子。
“家住在南阳城关外,离城门半里太平街……”
“祖居此地有数代,勤恳劳作攒家财……”
……
“荒年人命如草贱,儿媳妇自卖自身换了三斤粮……”
&n
第84章 大家一起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