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叶屹之和叶峻之结婚,住在一个院子,就得建大一些的院子,再加上老人一起,院子格局不好设计。”
叶蓁蓁说:“不用那么麻烦,兄弟俩分开建两个院子,爷爷奶奶我会单独建个小院子,不与大伯一家一起生活。四房轮流照顾。如果没人照顾,叶蓁蓁出钱买两个下人伺候二老起居。
又轮到二房,叶夏成说:“我们都听蓁儿的。一千两怎么也用不完,就是建三进砖瓦房,带全部家具也足够了。”
轮到三房叶秋实发表意见。叶秋实先是有些腼腆又兴奋地说:“我媳妇有喜了,正愁着以后孩子多了住不下怎么办呢,没想到,这孩子是有福气的,刚怀孕三个月,他堂姐就要给我们建大房子。一切都听莲儿的。”说完很信任的看向叶蓁蓁。
叶蓁蓁说:“崇之还小,三婶怀的这个小堂弟就更小了,三叔想怎么建都行,以后不够住,等堂弟们长大了再建吧。”
最后轮到叶家老四叶冬暖,他说:“我的就建一个三间正房,两边各三间厢房就好。我还没成家,以后去哪里还不一定,不用建那么大的房子。”
叶蓁蓁心里为四叔点赞。还是读书人目光远大,没有把目光局限在小小的山村。
看着大家又小声嘀咕。叶蓁蓁转头对奶奶说:“奶奶我给您留一万两银票,家用都从您这里支取。每月月例就按成人五两,入学堂的孩子们十两。没入学堂的八两,一岁半之前哺乳期的孩子十五两。”大伯娘问,为什么孩子们反而多给了?
叶蓁蓁笑着对大伯娘张梅花说:“因为他们要读书的开销大,哺乳期花销更大。崇之这么大的孩子长身体需要营养,衣服也脏的快,需要多备几套换洗。而且他长得快,没几天就穿小了。”
大伯娘点头,不过还是不开心,面色很难看。叶蓁蓁问:“大伯娘,我们有话可以直说,您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提出来。”
张梅花看了看自己家男人,发现叶春发并没有理她。她委委屈屈地说:“蓁蓁一碗水没端平。三弟妹前几日回娘家,听说蓁蓁对她娘家那是诸多照顾,给钱让她娘帮着两个兄弟娶媳妇,还给了银子盖大房子。蓁蓁简直把老石家当作亲娘舅家。而我娘家可是没受到什么照顾。这不是一碗水没端平吗?”
叶蓁蓁微笑着说:“亲戚有难,有能力出手相帮,帮把手,那是人情,礼尚往来。而且石家舅舅们也是我培养的未来得力助手。大伯母娘家人采草药卖给仙草堂,也赚了不少吧?而且,张家舅舅和姨母们每次送的药不止是自己家采的,还大量收购村里人采的药材。质量把关不严,参杂好多杂草。仙草堂实际不需要零散收药材,我是考虑到亲戚们生活艰难,所以才让仙草堂照顾一下,高价收购你们采的草药。想当初也是说,只收自己家人的草药,不收外人的,但是要保证质量。大伯母,为了照顾您的娘家,我请仙草堂不与您娘家人计较,差价我来补。前前后后您娘家一共卖了三百多两银子。请问大伯母,我还需要怎么一碗水端平?”
叶家人脸色不好看,大伯叶春发更是无地自容。张梅花还是振振有词地说:“我娘家人都是凭本事赚的辛苦钱,可不是你直接给的银子!”
叶蓁蓁听着好笑,说:“是吗?那以后张家也可以继续凭本事赚钱。”
第 94章 一碗水没端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