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搞文学研究的林语堂也开始开挂,二十年代开始,林语堂开始长达二十多年不断研究探索打字机,以致一度倾尽家财、负债累累,终于在1946年成功发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机”。
何宇在中文大学见到这位大神也只能说句牛逼,77岁的高龄还在编写汉英词典,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
何宇走在香江中文大学,不少学生同何宇热情的打着招呼,何宇也是一一回应,这些学生未来不少都是东方集团的高层。
文科专业的学生一般本科毕业就会参加工作,理科类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进入东方集团旗下工作,成绩优秀的学生会直接拿到何宇奖学金出国留学。
何宇这两年也是一直在大力扶持理科专业,东方电器、东方精密、东方重工、圣诞船厂、东方牧业等等,理工人才的缺口也是相当的巨大。
香江大学肯定是指望不上的,主要的学科也都是经济、法律、医学等等高大上职业,学校的教授也都是清一色英国教授。
当然香江大学也不缺钱,英资的洋行每年也要向香江大学捐赠不少,港府扶持的力度那也是毋庸置疑的。
中文大学就惨了很多,底蕴也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合并的时候也是千难万难的状况,和南洋大学差不多的情况。
1949年,大批出色的学者和教育家来到香江,其中不乏各个大学的专家教授,这些人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开办不少“难民学校”。
这些人先后成立了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广侨书院、光夏书院、华侨书院、文化书院、平正会计专科学校,后五所书院也在1956年合并组成联合书院。
1957年,新亚、崇基、联合成立“香江中文专上学校协会”(南洋大学成立时叫做“南洋大学有限公司”);1958年,港府被迫同意设立一所中文大学的建议;直到1963年,中文大学才建好,还是鸟不拉屎的新界沙田地区。
香江大学前身是1885年的香江西医大学,位于港岛的黄金地段;中文大学明显就是后娘养的,学校的经费也都是不少华资捐的;香江大学出国留学都是选的英国,中文大学出国留学则是美国、德国或日本。
好在这两年多的时间,东方集团和华美集团不停的向中文大学砸钱,中文大学的科研实力也提升了不少,好学校都是烧钱烧出来的。
何宇在计算机系逛了一圈,也才仅仅成立两年的时间,好在现在学习的东西不是很多,软件这块还是能赶上世界的步伐。
至于硬件这块真的有点无能为力,那些人才也都是集中在美国的大学搞科研,华人计算机专家真的不多。
日本的计算机发展也很是艰辛,可以说是举国之力在研究计算机,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联合多个财团烧钱追赶美国。
何宇就是想烧钱也没地烧,这里可没有那么多数学家、物理家、化学家的人才,整体的理科基础教育还是太薄弱了些。
何宇内心深深的叹息,还是大力的烧钱吧,先从基础教育烧起,教育投资功在千秋吗。
第896章 再临中文大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