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制造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基地,也是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同时也是近代最大的军火工厂。
华夏第一艘机器动力兵轮船、第一艘铁甲军舰、第一门钢炮、第一支后装线膛步枪;从林明敦式后装线膛枪,到德国的毛瑟枪;从强装线膛炮,到后装线膛阿姆斯特郎炮;这些都是出自江南制造局之手,在仿制中很快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江南制造局也培养了无数军事、科技、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人才,开了近代化军事及民族工业的先河。
同治十年(1871年8月),清政府在容闳建议下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容闳是华夏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华夏留学生之父。
这批五六岁的留美儿童中开始从小学读起,除了早亡的儿童,也基本都考上了美国的各个大学,开始学习工矿、铁路、电报者、教育、外交行政、海军等等专业。
清政府派出的120位幼童,有50余位学童进入美国大学学习,其中22位进入耶鲁大学,8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位进入哈佛大学。
而后,当他们被清政府召回国内后,有30人进入工矿、铁路、电报行业,有5人进入教育界,有24人进入外交界,有20人进入海军。
容闳在美国负责这些孩子们的教育,其中成就了无数的名人,例如:华夏铁路之父—詹天佑,经济学泰斗—马寅初,华夏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林徽因,清华大学创办人—唐国安,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北洋大学(第一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首任校长—蔡绍基。”雨水解释道。
何宇听着雨水的介绍也是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竟然有这么牛逼的一个历史人物不知道,这做出的贡献也太强悍了吧。
“厉害,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无数的爱国人士,他们胸怀松柏之志,常葆赤子之心,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谋求华夏的复兴与富强,,,”何宇夸赞说道。
当年的那些留美儿童也都是一个比一个伟大,四五岁时候坐着轮船在海上漂泊半年多来到美国,在异国他乡十数年的刻苦学习,学业有成之后就回国报效祖国,真是令人敬仰。
何宇和雨水在耶鲁大学转了起来,雨水也不断的给何宇介绍着各个建筑的由来,都是一些超过百年的古老建筑。
“那个是什么?”
何宇指着前方的一个希腊神庙式的小楼,那骷髅头标志看的也有点慎人吧,还以为是加勒比海盗的杰克船长呢。
“那个是罗素在1832年创办的骷髅会,性质和共济会差不多,其中第27任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就是骷髅会的会员。
那里从不对外人开放,始终保持着自己特立独行的诡异色彩和精英风格,里面的会员也都是耶鲁大学最有权势的精英同学。
从这个骷髅会里走出很多精英人才,从美国白宫、国会、内阁各部、最高法院、中央情报局等等,骷髅会的成员几乎无所不在。”雨水解释道。
“也都是结党营私社团。”何宇鄙视说道。
第772章 留学生之父—容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