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购买了日本留下的大量物资倒手销售赚了第一桶金,随后又承接了港府招标工程填海造地等等。
一直到1857年,香江才有了一份中文报纸《香江船头货价纸》,严格意义上说算不上是一份报纸,《香江船头货价纸》专门提供给商人们看的货价表。
香江一直没有中文报纸,人们也无法得知清朝的一些信息,于是1858年清末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法学家伍廷芳收购宁波的《中外新报》。伍廷芳在香江创刊《中外新报》,报纸重新排版定位,于是成就了香江第一份真正的中文报刊。
随后,1872年创刊的《华字日报》是香江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当时主要提供清朝的朝廷消息,刊登一些船舶消息、货价行情、船期等消息,也早已停刊了。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香江现在的报纸行业五花八门,以小说闻名于香江的《明报》和《文汇报》,以国外新闻著称的《星岛日报》,专门报道香江新闻的《香江日报》,也有专门报道马经和狗经的报纸,当然更多的是刊登小黄文的花边小报。
香江现在报社有65家左右,其中销量最好的就是《星岛日报》、《明报》、《大公报》、《工商日报》、《文汇报》这些,其他的报纸发行量很小也是勉强度日。
报纸的销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小说的质量,新闻占据次要因素,报纸上的武侠、言情、科幻、散文等等也都是五花八门。小报纸无法邀请大作家供稿,只能刊登一些风月小说和一些咸湿意淫的文章。
何宇看着介绍还是挺吃惊的,没想到鸦片战争时期香江就有了报纸,中文报纸也有了超过百年的历史。自己好像有些犯二了,华夏的报纸有超过千年历史,朝廷可是有官报的,活字印刷术可是四大发明之一。
《明报》从1959年金庸创刊,发展的极为快速顺利,更是又扩展了《明报月刊》、《明报周刊》等副刊。
《明报》文学报纸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妥妥的占据行业龙头位置。由金庸主笔在《明报》写小说,吸引了不少追逐名利的文人以及扑街作家,纷纷以自己小说散文刊登上《明报》为荣。
当然,《明报》对于作家的稿费一直是全港最低,金庸也是一直以‘文人自古重义轻利安慰一些作家。《明报》的名气有了,也引起那些穷的叮当响吃不饱饭的‘文人骚客们怨言,那些文人死要面子活受罪,也只能同意《明报》那低廉的稿费养家。
即使《明报》是个剥削人的黑工厂,可惜其他报社也难以吸引优秀作家改投他家,金庸写完《鹿鼎记》也就封笔,从而被马家的《东方日报》超越,持续29年蝉联香江报纸销量冠军。
何宇也可是一个世界知名作家,忽悠一些人才来自己旗下的《东方日报》应该问题不大,没有砸钱砸不动的文人。
(感谢义气当先、日出似日落、侃酱忠藤、佛道双修、Nigthk若凌、用户名102627402311等等各位大佬的支持,感谢观看视频以及用爱发电的大佬。)
第335章 香江报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