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国内民用车市场彻底打开的时期。1955年9月,日本重新加入GATT,政府为本土车企争取到了10年的缓冲期,直到1965年10月,才彻底放开了日本市场对于进口汽车的准入壁垒。
10年间,日本车企大力进行技术革命。日系车企在巴西、墨西哥、智利、南美等新兴市场投资建厂。整个60年代,日系车企完成了本土的彻底垄断,同时有条不紊地进行海外布局。
日本车企在全球中低端市场叱咤风云的同时,日系车并没有忽略高端市场,60年代末期,马自达公司研发出成熟的转子引擎,从而为日系车在赛车领域开辟出一片天地。尽管遭到国际巨头的联合狙击,研发几乎陷入停滞,但马自达的努力折射出日系车企的坚韧与不懈地创新精神。
70年代的石油危机重创了欧美车商,但是却让推崇小排量车的日本车企从中受益,日本汽车就被推上了世界汽车的舞台。石油危机之后,美国一部分家庭难以承担高昂的油费,选择了日本汽车代替大排量美系车;而在欧洲注重节能减排之后,日本车又进一步抓住了欧洲市场,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巨头。
70年代,日本汽车以低价、省油、可靠性好、市场适应力强全面进入国际市场。1980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日系车在欧美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开始遭到各国政府抵制,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先后出台法案限制日本车进口,直到1994年,这一不平等贸易限制才被废除。
80年代,是日系车完成海外布局的时期,1983年日产在北美建厂,1984年丰田在北美建厂;三菱与克莱斯勒合作;马自达与福特牵手;铃木与通用在加拿大联手;富士与五十铃抱团。1990年,日本汽车产量达到1350万辆,至历史巅峰。日本终于成为美国和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
日本汽车大量出口导致日美汽车贸易磨擦,加之如日元升值等因素,1985年9月《广场协议》签署,对日系车出口是一个打击。所幸19871991是日本泡沫经济时期,国内汽车需求猛增。1991年,经济泡沫被刺破,日系车也陷入低迷期,1994年日系车年产量下滑至1050万台。
日本汽车工业当然不会被这样的打击击溃,日系车企开始大规模兼并重组,加大技术革新。这一时期的日系车开始确立三个特点:注重环保,强调安全,细分用户市场。日系车在东南亚地区有80%占有率。通过承诺为较落后国家提供技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换取政策优惠,日系车在亚洲地区迅速扩张。
何宇想起日本汽车三巨头丰田、本田和日产难免感慨,再想想国产的汽车不思进取难免唏嘘,就是上个月韩国刚刚成立的现代汽车也是各种吊打国产汽车。
可惜日本的汽车行业不是自己能够进入的,核心蛋糕不是谁想分就可以分的,徒呼奈何!
第253章 日本汽车发展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