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努力的飞到山崖顶端,在那里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然后,它要忍着饥饿和疼痛,在岩石上日复一日的敲打它的喙,直到脱落。等到新的喙长出来,老鹰必须更为决绝的用新喙将磨钝的爪子一个个拔出,直到长出新的锋利的爪子。在这两件工作完成后,老鹰还要把那些粗壮而沉重的羽毛从翅膀上一根根拔掉,好让新的羽毛长出来。当这一百多天痛苦的历程过去,老鹰可以重又获得三十年的新生,再次腾越而起翱翔九天。”
猎人赞许道:“讲得好。我第二次捕到的老鹰就是一只正处在重生之中老鹰,一只翅膀上血肉模糊脱了毛的老鹰。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风很大,飞沙走石,好多树都被风吹得连根拔起,我背靠在一处背风的悬岩下躲风雨。在悬崖下躲避风雨是非常危险的事,万一被悬崖上的落石砸中,那是非死即伤。但当时风雨太大了,人站都站不住,我实在无可选择,只有背靠崖壁,风太大落石受风力作用也会吹远,不会垂直掉落在悬崖脚下砸中我。那种情况下只要岩壁不垮塌,其实也是个避难所。”
“狂风暴雨之中悬崖上掉下一只大鸟。我不说你们大概也该猜到了。对,就是一个鹰,一只火鸡似的脱了毛的鹰。我当时也吓了一跳,平时在天空飞翔的禽中之王,怎么变成了这副丑陋的模样,好象身上的毛全被人为拔掉了似的,谁有这本事,老鹰没死之前敢给它拔毛,这不等于虎口拔牙。后来询问有经验的老猎户才清楚有鹰的第二次生命之说。”
“我敬重这只鹰,把它带回家好生喂养,想把它训练成一只猎鹰。一只猎鹰比三只猎犬强。鹰是非常高傲的鸟类,只有用熬鹰技术才能使它屈服,让它乖乖地听话。蒙古族猎人很擅长这种方法,蒙古族就是成吉思汗那个民族,毛主席有句诗词‘只高弯弓射大雕,说的就是他。”
“一只幼鹰要经过七天七夜熬鹰术。主人和鹰都关在一个小黑屋子里,把所有光线都挡住,小屋子里放一个点亮的蜡烛。第一天主人要不停地用棍子打鹰,鹰还会反抗下,激怒。但是不能手软,还是要打它,让它知道主人的厉害。第二天鹰已经精疲力竭了,再打下去恐怕会打死,就采取捅的方式,用棍子动它一下,不停地骚扰鹰,慢慢地减退它的意志力,第三天鹰快坚持不住了,能够熬到第三天的鹰,基本上是比较好的鹰了,因为它非常高傲,从不屈服,但是大部分鹰熬到第三天就已经受不了了,主人拿些东西给它们吃基本上变得开始听话了。到了第四天,再把鹰饿一天,让它知道不听话就没有食物,将它们的思维固定。然后第五天把它们放出黑屋子,基本上就已经失去了坚强的意志力,即使会飞,也会再回来。最强悍的鹰驯到第六第七天基本上也变得听话了。之后进行一个月左右的重复强化训练到最后这只鹰就完全属于你的了,再也不会飞走。”
“还有一个少数民族,叫……,柯尔,柯尔克孜族,这族的牧民们也有一种熬鹰的方法,就是蒙上鹰眼,把它放在一根横吊在空中的木棍上,来回晃动木棍,使鹰无法稳定地站立,就这样连续数十天,鹰被弄得晕头转向,精疲力尽而摔倒在地。但就算摔倒了,也不要心疼它,要往它的头上浇凉水,使它苏醒过来,并且还不让它睡着。之后还要饿鹰,一般要把鹰饿到十二天,只给它饮点盐水或茶水,但不喂食物,鹰的脂肪熬得差不多了,身手才能敏捷起来。经过这一番打磨,鹰的野性大都能去掉,驯服于主人。
“‘熬鹰过后还要‘养鹰。养鹰也有一套方法,驯鹰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让鹰前来啄食,饥饿许久的鹰见了肉便不顾一切地扑过来,驯鹰人则一次次地把距离拉远,而且每次都不给它吃饱。这样反复进行,直到鹰能飞起来,啄到驯鹰人手臂上的肉为止。以后就是用声音和气味驯鹰了,让鹰能够识别自己主人的声音和气味。”
“悬崖上落下的这只重生之鹰是久经沙场的成年鹰,熬鹰更是难上加难。我暂时只想让它尽快恢复体力长出羽毛。回家后将鹰关在一个铁制大笼子里,每天喂以牛、羊肉类,或上山打来的斑鸠等鸟类投喂。鹰无二两肉,它身上除了骨头、皮和筋之外几乎没有脂肪,所以千万不能喂猪肉和鸡鸭内脏。这比毒药还厉害,会将它毒死。有几日我上山打猎,来回路途较远,耽搁了几天。我老婆贪便宜没买牛肉,买了猪肉和鸡肝丢进铁笼,第二天一早,这只顽强健康正在逐渐恢复身体的老鹰已然死去多时,脚上还拴着铁链子。”
第49章 重生之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