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便也只能故意把字往镜像上写了。
不过老爹教过的他会改过来就是了。
并且还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的写。这样才更有利遮住字里行间的笔锋与灵气。
“读懂是一回事,对错又是另一回事。这信若被你祖父看了,该质疑我的教学能力了。
要知道,爹爹可是最了解你的人,只有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才是最好的育人之法。
别人哪有我教的好!”
“可祖父是从翰林院里出来的呢,爹爹你连进士都没考上!”
宋彰:!!!
“逆子,忤逆生父可是不孝!”
“可逆纸不是爹爹手把手教来的吗?”
宋彰:“……”
东省。
放下家书的老太爷不禁心累地揉了揉眉头。
“为了不让屹哥儿回来读书,那个逆子连年都不打算回家过了。”
管家忙陪笑着近前道:“二爷马上要任满六年了,事关前程,需专心应对考绩也是有的。”
“哼,这些还用得着他费心吗?粮税、治安、教化,哪样没给他考虑周全,就差资历需要他自己慢慢熬了。”
“是是。二爷身边的两位幕僚,可都是您亲自挑选的有能之士。
一个擅长刑名,一个专于钱谷。
何况您给二爷争取来的溧元一县,本就是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
在别的地儿,连吃饱穿暖都是大问题,又哪有多少余力供养读书人。
再加上天灾人祸。当地官员反而要面临各种饥荒、断税,与动乱……”
“说的是,江南的确是好地方啊!”老太爷长叹口气,“父母之爱子,心乎惟疾忧。老二是举人出身,前途有限。
我也只能在致仕之前,尽量给他把路铺平些罢了。
老二还好,以后撑死了就是个四五品的地方官。
老夫真正愁的是老大啊!
京都是个高官满地,权贵云集的地方,稍有不慎,那就是累及全家之祸啊!
也怪老夫,年轻时一心追逐名利,疏于对兄弟俩的多方教导。
以致使他们对各种世事与人情的往来认知甚少。
现在既已无力回天,老夫也只能在尚有余力,将心血与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了。
去,让人告诉他,今年便罢了。待他明年任满升迁,屹哥儿必须回来。”
照他这样娇惯下去,多好的苗子能惊得起造。
第204章:嫡子14[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