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百姓们根本不需要拘泥在一个小小的城镇中,商队也能降低大量的运输成本。
      最主要的是能增加全国各州郡的交流。
      无论是从经济、军事、文化,还是其他各方面,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绝对的功在千秋的工程。
      主要是,
      女王太清楚,交通不便的痛苦了。
      尤其是在西域当中,
      别说像样的路面了,动不动就得穿越沙漠,面对着灼热的天气,还有一望无际的黄沙。
      每一次穿越,都是在鬼门关面前徘徊。
      有多少人,从出生到老死,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自己出生的城池。
      一直拘泥在一个小小的国家之中,
      从未见过外面广阔的世界。
      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
      齐国便利的交通,以及安全的治安,
      就使得百姓可以见识到更广阔的视野。
      哪怕是出生在山村中的人也是一样,
      无论是前往金陵、邯郸、咸阳亦或者临淄这样的城池,亦或者游遍齐国的山川湖海,都可以增长百姓们的见识。
      而不是一辈子窝在村野之中,愚昧无知的度过一生。
      至少在开化上,作为后世之人的韩林,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支持的态度。
      在沿途的各郡县中,
      女王也见到了学校、工厂。
      在此之前,
      女王根本无法想象,所有的孩童都能读书、写字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要知道,
      一直以来,知识都掌握在上层人的手中。
      尤其是纸张发明以来,
      知识都是保持着绝对垄断的地位。
      哪怕是纸张出现,降低了读书成本。
      但读书,也不是普通平民家庭能负担的事情。
      因为普通的百姓家庭,无法承担一个全脱产读书的人。
      都说寒门难出贵子,但寒门也是门,寒门指的是落魄的贵族子弟,而不是平民。
      平民,压根连门都没有。
      但是韩林恰恰就给所有的百姓,都开启了一扇门。
      从幼儿时期,就可以前往学校进行读书写字。
      从启蒙教育开始,一直到物理、化学、算学、军事等等。
      如果是读书的料,就一直读下去。
      如果不是,那就上完初中之后就可以毕业,去做其他的事情。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韩林绝对是无比的重视。
      除了学校外,女王也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生产力。
      将一个繁杂的物品,通过流水线,每个人只完成一个部分的制作。
      虽然无法跟全机械化的流水线相比,
      但是这样的工作,已经是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且,
      工厂还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这样一来,哪怕是家中无地的百姓,也不至于饿死。
      不过韩林也清楚,这样的发展模式,随着齐国人口的增加,一定会进入饱和状态。
      就好像古代的王朝,
      为什么王朝初期往往都是各种盛世,到了末期各种问题都会集中爆发?
      抛去天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人口的饱和。
      以及上层权贵的贪得无厌。
      但是经过一次战乱之后,随着人口大量的减少,新建立的王朝就又会出现欣欣向荣的迹象。
      不过么,
      对于这个问题,
      韩林的想法就是,对外获取生存空间。
      直到拿下全球,也就是系统任务中的一统天下。

第482章 直到一统天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