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爷留步,还请您帮下官给上课的小公主和三位公子道个别。”
      老严只在床上躺了五天,说什么也待不住。
      初步见识了金融的力量,和银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有点慌,迫不及待想把这个消息带回京城。
      白芨看了眼面色好看了许多,连大夫都连连称奇的病人,也没有出言挽留。
      作为宣旨钦差,对方本来就是帮小宋带人和打探情况来的,按规矩隔天就该走了。
      “严大人,说句实话,你和老张都挺对本王胃口的,可别因为病痛……”
      “王爷放心,下官至少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干十年,谁都别想打户部尚书的主意。”
      小小吹了一个牛,老严稍微往前两步,神秘兮兮地问道:“王爷,您之前一直不让村子涉及商事,是因为银行吗?”
      他打的比方不算贴切,但白芨却听懂了意思,轻轻点了点头。
      “对,没有实业为根基,再繁盛的商业也只是空中楼阁。”
      严大人对此表示认同,买卖买卖,一切商业行为都是围绕物品进行的。
      虽然有些概念,但他始终撕不开那层迷雾,便直接开口了,“您能讲具体点吗?”
      经济学博大精深,白芨自己都是个理论派,没本事三言两语就形容出来,只能简单举个例子说明。
      “如果大兴一年能产出一百两银子的东西,国内一年平均消耗九十两,那多余的十两物资,我们可以用二十两的价格卖给外邦。”
      “但在现实中,即便是坐拥天下的皇帝,也没本事左右消耗和剩余的物资之数。
      商人的天性是逐利,眼里只有银子,每年卖出两成甚至更多的东西都有可能。”
      “银子本身有价值却不抵吃喝,到了大灾面前,用商业手段多赚回来的银子,并不能弥补实物的缺口,最终全部都要赔进去,因为物价会暴涨。”
      这番话很好懂,可严大人却足足沉默了半刻钟,脚步都没动弹一下。
      联想到王爷去年卖的最多的东西是琉璃,一根辣椒都不出海,他有点明白了
      用本就不丰的粮食肉类等生活必需品,去换外邦的银子和宝石,不可取。
      “下官明白了,所以您才会在两种粮食遍地开花之后,选择涉及商道?”
      “本王没你想的那么神,只是小小试探一下而已,毕竟剩余的物资过多,会使得它们的价格低于应有的价值,从而让银子更值钱。”
      尽管对面的人当场否认,严尚书却认为她是胸有成竹,可惜当下时间不对,不能尽兴畅谈一番。
      “王爷,等下回有暇,下官一定好好讨教。”
      白芨看了看天色,轻声笑道:“本王不一定时时都在王府,不过这些东西我会尽数教给小儿子,有机会的话你找斯年吧。”
      王爷单独提了一位公子,这其中的意思老严秒懂,吓得后背心一阵阵发凉。
      原本他还打算提一下清吏司搬迁的事,但在这么敏感的话题面前,保命最重要。
      “王爷保重,下官告辞。”
      “祝大人一路顺风。”
      对方的反应在白芨的预料之内,这种皇帝的心腹臣子,只要脑子没坑是不可能主动卷入这种事情的。
      而她之所以要挑明,就是想让老严这一类重臣心里有个数,银行为什么会在小三手里,而朝廷又为什么能捡大便宜。
      有了这个前提,哪怕日后小宋那边有了什么变数,最起码严尚书得掂量掂量毁约的后果,不会无脑站边皇帝。
      心腹重臣是皇帝的底气之一,他们一致反对某件事的话,皇帝若是一意孤行,结果通常都不怎么好。
      白芨从来不觉得提前防备有什么错,在权力场去赌对方的良心,那才是脑子坏掉了。
      她收回放在车驾上的目光,偏头问了一声:“何事?”
      早已等候多时的张茂立即上前,躬身回道:“大小姐,孙大人来了,现在王府偏厅。”
      “知道了。”
     &nb

第586章 一起进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