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章 有人有地盘,这不就妥了吗[2/2页]

农门大小姐,末世大佬来种田 阳台菜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这样一来,自己的村子岂不是淮宁第一?
      光宗耀祖,光宗耀祖,明天就去给祖先烧纸,修一修祖坟。
      饭局结束,汪县令坐在桌边喝茶,突然心有所感转头看向北方。这种预兆他很熟悉,就和当初会试放榜的时候一样。
      “大小姐,本官告辞了,今日所谈之事,会交由孙主簿代办。”
      说完,他也不等回答,叫上衙役连夜赶回县城。
      多烧几柱香,挑最粗的烧,上天保佑这次一定要和上次一样啊。
      白芨看着马车驶出村子,也对着正北的方位瞧了瞧,心里明白了什么。
      感应这种东西,还真是说不清楚。
      老汪这事成了?
      有人有地有关系,和下一任县令处得还不错,日子不就有盼头了吗?
      “村长叔,从明日开始,除了明理、张茂还有那些带徒的,其他人陆续撤回来。”
      白正文想了想,很赞成这种做法,“确实应该这样,不能什么好处都是我们的,也得给别人喝口汤。”
      时间已经不早,但没人去休息,都想尽快把下面的章程定好。
      前山村原本就有七百多人,现在要接收靠山村的三四百人,附近人口最多的两个村子合并,会引起很大轰动。
      “大小姐,对于后山村你是什么打算,让靠山村的人迁过来,还是我们分出部分族人过去?”
      白芨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隔山不同音是很普遍的现象,这贸然凑在一起,容易发生矛盾。
      “不急,李村长现在还不知道呢。以我估计,靠山村只有部分村民愿意走出大山,来的人应该不会很多,这些人放在我们村里。
      我们村的人,先出一些算是打前站,把后山村的情况理顺了,之后再慢慢把两个村子糅合再一起。”
      这个做法得到了白高山和张良才的肯定,前者认为这样有利于安稳,后者觉得外姓可以壮大。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他们都乐于见到村子越来越好,同村之情怎么都是绕不过的。
      白正文也觉得这个法子不错,先一批出来的肯定有三叔。有他老人家坐镇,村子应该不会乱起来,过上两个月他们就会习惯了。
      “我觉得可以,但眼下已经十一月了,他们会不会想着留在山里过年?”
      “不来也得来。明年开春就要种红薯,必须先弄一部分地出来插藤,我们的小山只有几块地,种不了多少。”
      白正文懂了,现在这个情况不能去保证收成,而是用足每年的时间,多收获种子。
      “好,明天我就去山里找三叔,他老人家肯定愿意带着村民出来。”
      白芨也知道这事得先和对方通个气,不能以通知的态度去做,否则人家心里会有疙瘩。以后在一起生活,这些必须要避免的。
      现在就是后山村那些人,有点难办。
      虽然命令是老汪下的,但得好处的是前山村,这是抹不去的事实。
      人离乡贱,强行让他们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地方,心里没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
      带着这种心思离开,免不了就会埋下祸根,以后出什么乱子。
      她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好把这个顾虑和大家说了。
      白高山听完大小姐的话,一边用手捋着胡子,一边用并不浑浊的双眼看向门外,脑子里把后山村相熟的人都过了一遍。
      讲理肯定不行,那些人要是肯听也不至于日子过成那样。
      来不成明的,就只能来阴的了。
      “大小姐,咱们能不能借一下汪大人的势?”
      “怎么借?虽然汪大人看着和气,但我们不能忘了对方的身份,不能越界。”
      千万不要和官僚谈感情,这是白芨上辈子的经验。前一刻还跟你称兄道弟,后一秒翻脸的可不要太多。
      她并不了解后山村的情况,这事必须族老们出面。
      “可以私下透露给后山里甲其他的村子知道,汪大人极为不喜后山村这个地方。只要这个地方还在,那他们就什么实惠都得不到。”
      白高山很清楚村子与村子之间的关系,相安无事最好,一旦涉及到利益,亲家也不好使。
      白芨觉得这算一个不错的法子,就算要恨,村民也是对着那些直接逼走他们的人。
      做法略显阴损,极为不道德,但很有效果。
      “就这么办吧,顺便提上一句,汪大人不日就要高升,主政淮宁。”
      “这个确定吗?”白正文想着汪县令今天那个样子,很明显他自己都不相信啊。
      “老汪就是自己吓自己。他不都打听清楚了吗,知州大人年事已高,通判职位又空缺了一年之久,不是他还能是谁?”
      有这个消息,就更稳了。
      白高山笑着说道:“我亲自去吧,就当是炫耀。”
      “行,那就有劳太伯公了。”

第44章 有人有地盘,这不就妥了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