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八十六章 巧毁箭楼[2/2页]

三国之西州制霸 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下地放箭和抛掷巨石滚木,故而无一人战死,只有十几名兵士不小心举起巨石被砸到了脚。仗打了十天,西凉军一人未死,官军损失了四分之一还多。俘虏了如此之多的官军,让西凉军都振奋不已。文聘也十分高兴,为了激励西凉军,于是大排筵宴。
      正当大散关上一片喧闹之时,袁绍才意识到,因为他过早地填埋地道,白白将三万余人拱手让人。再清点官军人数,袁绍沮丧地发现,他手下只有十四万余人了。整个官军,也因三次大败,士气十分低迷。袁绍大怒,他发誓,一定要攻破大散关,生擒了文聘!见遁地术不成,袁绍又心生一计。袁绍知道,挖掘地道以摧毁箭楼已经是不可能了。如今,他也只有强攻箭楼这一条路了。于是,袁绍暗使官军备齐火种和火油,准备明日摧毁箭楼。
      第二天,袁绍催动十四万人马,又来到阵前。袁绍命十四万之众,全数手持盾牌,压上大散关。文聘猜到了袁绍的意图,仍然是把目标对准箭楼。两座单薄的箭楼,虽然互成掎角之势,但也难挡十四万兵马的猛攻。文聘心里清楚,箭楼的倒塌,只是时间问题。想通了这一点,文聘决定他要先下手为强,自己摧毁箭楼,让逃避不了倒塌的命运的箭楼,再发挥一丝余热。文聘的方法是继承了袁绍的构想。文聘命军士在箭楼之下昨天就挖通的地道下,放置数十个高大的木桩,用来支撑箭楼。木桩并不齐平,而是在靠近大散关的一侧放置比较短的木桩,远离大散关的木桩比较长。这样,一旦倒塌,两座箭楼就会倒向大散关之前。然后再把顶部的土地挖掉,让箭楼的地基直接就以木桩为支撑。最后,文聘在木桩下放满引火之物,就等着箭楼守不住的那一刻点燃。
      袁绍不知文聘之计,只顾着命官军一拥而上,命两万之众搭设云梯,攻击大散关,来吸引大散关上西凉军。其余的兵马,都猛攻箭楼。在箭楼倒塌之前,文聘依然命数百名弓箭手在上面居高临下地射杀官军。官军拥在一起,虽有盾牌保护,但伤亡依旧很大。付出了几千人的伤亡之后,拿着火种的士兵终于来到两座箭楼之下,点燃起大火来。文聘适时撤回箭楼上的弓箭手,命箭楼之下的地道中的军士,点燃大火。大火很快就烧断了支撑着箭楼的地基的木桩。
      由于朝向大散关正面的木桩,也就是大散关左边的箭楼下右边的木桩,和右边箭楼下左边的木桩,都是比较短,与其他两半木桩不齐平。所以,当大火将木桩烧断后,右箭楼向左倒塌,左箭楼向右倒塌,两座高达七丈的箭楼,尽皆倒在大散关下。恰好箭楼倒下的时候,官军正好点燃了箭楼,使箭楼被熊熊大火所吞没。当箭楼倒下时,正好砸向了正在箭楼之间猛攻大散关的官军。官军又拥挤成一片,顿时就被压死、烧死了几千人,顺带着又把官军攻关所用的云梯车和冲城车烧毁掉。

第四百八十六章 巧毁箭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