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零三章西进![2/2页]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唐晓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来养自己的军队。
      这个时候,朝中就有人开始担心三路大军里中原太远,而拥兵自重,脱离了朝廷控制。
      实际上这个担心是非常合理的。
      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担忧。
      而且,因为一长段时间前方军情的空白,甚至有人怀疑韩世忠的军队已经被打败了。
      几种声音在此在朝堂上响起来。
      有的人认为需要立刻再调度一支军队到木鹿城,以免耶律大石死灰复燃。
      有人则算了一笔账,开始提出撤兵的想法。
      因为这样打下去,实在太消耗钱了。
      一切撤兵的奏疏全部被反驳回来,相关官员被严厉批评,被罚了俸禄。
      直到靖康十八年的三月份,才传回来消息,岳飞的军团已经攻下了西域极西的大片土地,秦桧已经与他取得了联系。
      与此同时,秦桧还送上来一份奏疏。
      是关于西域治理的问题。
      秦桧到任的一年时间,其他事情没干,根据赵桓给的地图,将整个西域分割成了四块。
      七河流域、河中地区是一块。
      河中地区到阿姆河是第二块。
      阿姆河到伊斯法罕是第三块。
      伊斯法罕到巴格达是第四块。
      秦桧建议将这四块分割管理,各自派遣一名经略使,各自领八千精锐,将各自的地盘先稳定下来。
      与此同时,再任命一位大都督,统辖四大区域。
      让三大军团按照圣武皇帝陛下的意志,继续往西,一直推进到整个西域的尽头。
      至于移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这个阶段是要保证前线打下来的果实要被保存下来。
      秦桧这个建议受到了不少人的抨击。
      有人指责秦桧是想利用这样一种做法独断专权,所谓的大都督,他已经毛遂自荐了。
      赵桓与政事堂、枢密院、军督府以及三司进行了半个月的御前会议,最后决定任命秦桧为西域大都督。
      并且,选拔出了四个经略使,派往西域,对西域进行管辖。
      靖康十八年六月,发生了一件大事:玉门关到高昌的铁路修好了,第一列通往西域的火车正是开通。
      大批量的水泥、煤从中原运往兴庆府,再转运到玉门关,由玉门关进入高昌。
      整个资源的运输成本一瞬间节省了三分之二下来了。
      每天都有远远不断的煤矿被从河东路(山西省)挖出来,往西域运输。
      与那些煤矿一起过去的还有许多在大宋找不到工作,或者从监狱里放出来的人。
      基本上都是一些崇尚冒险的人,他们坐着坐车,前往西域。
      听说那里对汉人的待遇非常高,而且只要愿意去,官府会重点扶持,机会比中原多太多了。
      有人统计,仅仅是靖康十八年,就有六十万人越过了七河地区,进入河中地区,还有十多万人抵达了木鹿城。
      甚至有三万人进入伊斯法罕。
      巨大的财富机会,吸引着那些渴望发财的人。
      他们以旺盛的精力,越过了宋军走过的路,跋山涉水,重新走了丝绸之路。
      听说这种移民的数量还在增加。

第七百零三章西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