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五十四章新旧学之争起!靖康二年年终汇报![2/2页]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唐晓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皇帝的时间多宝贵,能拿出时间来骂你,在你身上浪费情绪,说明你是皇帝看中的人。
      所以,大宋朝的官员们到底最怕什么?
      最怕自己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这种东西是最无奈的,最不可能挽回的,最倒霉的。
      所以啊,张沅肠子都悔青了。
      万万不该睡醒了打开那扇窗户啊!
      第二日,朝堂之上。
      徐处仁汇报了几个重要的事情。
      一、去年关于迁移二十万人到东京城一事,已经完成任务,今年东京城多了二十万人,一部分人住进了城外的新宅区,一部分人则在城内租房住下,极少部分人在东京城内买了房,这些能在城内买房的都是超级富豪!
      新的外来人口除了能买得起房的,户籍都被登记为客户,他们大多是乡村下户,周边城镇的下五等户。
      有的是被迫来到东京城,有的是愿意来东京城。
      当然,在徐处仁的汇报中,这些人听说能到帝都来,各个欢天喜地。
      不过,来了一段时间,许多人在东京城也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工事,渐渐大家的情绪也都稳定下来,甚至生活似乎比以前要好过一些。
      二、关于中原、南方空置出来的田地售卖、收归和分配的处理。
      一半的田地卖给普通百姓,平均每人一亩地。
      另外一部分则拿出来,由枢密院统计近两年军中有功将士,按照军功分配田地。
      最后一部分则收归朝廷自有。
      三、关于新税政的落地实况。
      现除蜀中、夔州未实施新的税政,整个大宋都已经在按照新政实施,包括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以及福建路。
      四、关于新农学执行的情况。
      陈?暝诮?旮?男屡┮瞪??丫?醪街葱校?葱械拇逭颍?甘车牟?浚?韧?攴?艘环?
      五、水泥制造厂已经有三座在江陵府动工完成。
      之所以选择江陵府是因为江陵府地处华夏腹地,四通八达,通往东南西北皆为便利。
      水泥年后可开始投入试用阶段。
      徐处仁汇报完后,唐恪便开始汇报他商部的事情。
      一、今年东京城有二十万人在商虞司的招募下,获得了工事,有了收入。
      北都幽州、西都长安、东都杭州,分别有十五万人、三万人、三万人加入了朝廷工事的队伍。
      二、艺造局下的大宋四大官绣年产五万匹丝绸,官窑年产三万陶瓷。
      事实上,官绣以往比这要多很多,只是两浙和江东路一带,几年前因方腊造反,波及甚广,连丝绸的产量也受到了严重的波及。
      至于民间秀坊产量,商部尚未完成实际产量统计。
      唐恪在汇报的结尾加了一句:来年改稻为桑的政策开始实施,丝绸的产量将会翻倍。
      三、关于民间商人的扶持。
      目前已经确定六人,分别在东京城和其余四都,另外加上了一个江陵府。
      各自所在的商业领域也不尽相同。
      政事堂两位大佬汇报完会,便是翰林学士石子明了。
      教育和学术可以说是当今天子最重视的领域之一,他和大宋的经济、军事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大宋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

第二百五十四章新旧学之争起!靖康二年年终汇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