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然不容易,说起来有很多人为了成功,都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其实就是为了争霸天下,想着坐上那把椅子,结果一个个都失败了。”
      这例子太多,想当年七国之乱的时候,那些反叛的诸王还打着“清君侧”的名头起事,结果在三个月后,就被中央镇压下去。
      这还是反叛的一方,有兵、有将的情况下,结果依旧是失败。
      所以能开立新朝登上皇位的人,无一不是特别能干的人,当然他还需要有一批人追随。
      那种想着以个人之力建立一个皇朝的,没有可能的。
      旦旦显然更在意另外一件事,他问:“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其实那些人并没有替天行道吗?”
      “啊。”余颖停顿了一下。
      这,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
      在刚开始行事的时候,很多人的确是忍无可忍才起事的,甚至有种杀光贪官污吏的想法。
      但,到了后来,整个队伍就腐化堕落下来。
      依旧是那些老实巴交的人在社会最底层挣扎,被欺凌,被侮辱。
      尤其是妇孺,简直就是最倒霉的人,一言不合就被杀,甚至成为别人嘴巴里食物。
      想了一下,余颖说:“其实在初期还有些好的地方,有着良好的愿望。”
      “只是,没有做好什么准备的人,空有理想,到了后来就会演变成一群没有政治素养、没有施政纲领的人,他们一味为了个人利益而战,和强盗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你不喜欢这种人。”
      “当然不喜欢,作为一个女性,实在是无法喜欢这种行为。”余颖说。
      她从心里不怎么喜欢那些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却做着猪狗不如事情的家伙。
      说起来,这位路女王似乎也要走同样的路线。
      以为打下京城来,自然会有人替她打理整个朝廷,然后帝国自然运转起来?
      呵!
      那么,她应该有什么底牌才对?
      十七皇子?
      这是个问题,事实上只要牵扯到皇位的传承,就会有无数人杜撰。
      就比如说,曾经的大清皇朝,在康熙驾崩后,到底是传位于哪个皇子这件事,就颇有几分传奇。
      明明圣旨上说的是传位于四皇子。
      结果有人杜撰出来是雍正在圣旨上改字,把皇位从自己弟弟手里十四皇子抢过来。
      甚至这种说法颇有市场。
      但后来的专家告诉大家,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种圣旨采用三种语言书写:满文、汉文、蒙文。
      所以怎么改?
      想到这里,余颖不由地放飞自己的思想,脑洞大开。
      如果是那位路女王,该怎么扭转对自己不利的方面,也就是怎么洗白?
      说不定,那位路女王会拿出一份说是文皇帝写下的圣旨,说是已经故去的文帝准备把皇位传给十七皇子。
      虽然听上去很是荒诞,但也是有一定市场的。
      这种情况传到后世,只怕会被传成文帝的真爱是路昭仪。
      之所以文帝一直宠爱东宫一脉,就是为了让东宫一脉挡在前面,而让真爱的儿子有时间长大。
      后来因为文帝被刺,事情就有了变故。
      为了自己的儿子活下去,路昭仪就不得不带着儿子逃出皇宫,然后为母则强,路昭仪想尽办法,比如说再嫁他人,也是为了自己儿子着想。
      啧啧!
      那么的母子情深。
      当然刺杀文帝和诸位王爷的事情,也都是东宫干的。
      妖后却把这一切都栽到陆家头上,就是为了灭掉十七皇子的助力,他们一家人都是受害者。
      就是后来引狼入关,带着卡鲁部落打进关里,也是被逼的。
      她陆昭仪绝对是一朵清静无垢的白莲花,余颖在心里吐槽着。
      在一旁的旦旦知道后,小脸板着,说:“这不可能吧?会有人相信这种说法?要知道文帝可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让新帝登基的。”
      “呵!你到后世就知道了,很多剧本就是这样胡编乱造,篡改历史,正宫反倒是小三,坏蛋什么都是洗白了,好人倒成了虚伪奸诈之人。”余颖说道。
      当然这一刻的余颖,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的戏言竟然在后来成真。
      后来还真的有人因为这个胡诌的传说,竟然触发脑洞,就在网上写了一本小说。
      在小说里,路女王是诸多的不如意,她是一个文雅善良的女人,因为和文帝两情相悦,所以有机会生下文帝的最后一个孩子,也就是十七皇子。
      文帝大喜过望,决定让十七这个老来子继承皇位。
      没有想到的是,那时候已经被立为太孙的母亲太子妃,竟然察觉出来。
      于是太子妃心生歹意,就下死手杀掉其他成年的皇族男子,包括文帝在内。
      跟着太子妃,就把弑君的脏水泼到陆昭仪身上。
      那么陆昭仪为了活下去,不得不逃出皇宫,以免十七皇子像其他王爷一样被东宫的人弄死。
      明明自己的孩子是命定之人,却被阴险的太子妃用计谋算计,不得不把皇位拱手送出。
      陆昭仪心里哪个气啊,在逃出宫来,就立誓报仇。
      但妖后早就有所准备,就一直追杀他们母子。
      最终,陆昭仪为了活命,不得不带着儿子,跑到北方游牧部落。
      那些部落里的人一个个都是爽朗大度之人,敞开胸怀,慷慨大方地接收了陆昭仪母子两个人。
      写到这里的时候,搞得那些不明真相的读者恨死东宫一脉,纷纷发书评说:怎么会有这种无耻的人?
      部落的人太好了!
      大爱!
      然后就是一片要求虐妖后的评论,当然后来的皇帝也是读者们指定要报复的人。
      不虐,就要给作者寄刀片。
      然而,这本书写到这里的时候,就被禁。
      因为当年的东宫一脉的后人,也看到了小说,看后大怒。
      他们拿出实证,东宫一脉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事实上,当年武帝这一支的人,在后来的社会里放弃了皇位,因为这时候的世界,已经没有帝制。
      但,他们的后人还是在很多行业中颇有名气。
      先前的时候,他们不想计较。
      但是想不到竟然有人还认为小说里的,才是真实的事情,甚至还打算拍剧。
      这绝对不成,这本小说里映射的人物,绝对是黑白颠倒。
      偏偏这位作者,在篇头里谈到灵感的来源,于是一告一个准。
      在拿到禁书的通告后,秦家在老祖宗面前上了几柱香。
      感谢老祖宗有准备,不然很难撕逼清楚。
      因为,有人就一口咬定: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一定是粉饰过的。
      但这一次,是真的古资料,秦家一直保存好的,这一次特意拿出来,让大家鉴定。
      这里面,甚至有十七皇子的笔记。
      于是秦家这段历史,被专家们确定是真实的。
      而那本书,被强制删除。
      其实,当时的余颖也灵机一动,就让人把所有的事情都记录下来,甚至有很多当事人的签名。
    &

第二十六章 杜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