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关雎突然改了主意,要去买牙刷。
      不然吃肉没吃几天,嘴巴就能把自己熏死。
      昨晚她躺在床上想了很久,其实她会的东西很多很杂,具体能够用什么谋生还要今日去到镇子上才能定论,她需要找线索,看看她到了什么朝代,大概是在什么方位,她才能有所谋划,知道什么东西能够牟利。
      从这几个孩子口中,根本得不到什么信息。
      想到这,她便将厨房里面的狼拖出来,加上一张狼皮,捆扎在一起分成两份,插上一根棍子挑着走。
      不多时,关清和关风也陆陆续续起来了,看到大姐早已准备齐全,便商量今日怎么去。
      他们都很少去镇上。
      村口那边有条河,岸头有不少村里的渔船,但每天来往镇上的船就只有两只,偏偏有一只是王家的船,那是王大娘三儿子王富贵撑的船,他们家田地多,种的菜蔬也不少,每到赶集日便会撑船去镇上,顺路带人罢了。
      昨日他们可是将王家得罪死了,按照王家人欺软怕硬的脾气,定是会指桑骂槐的将他们阴阳怪气一顿。
      “你们都待在家,我去就好了。”关雎道。
      本来关清要留在家带两个孩子,是关风和关雎一道去,可是关清不同意,要自己陪同关雎。
      关风拍拍胸脯,自信说:“我可以照顾好月儿和小明,就让二哥跟着吧,多一个人多个照应,再说了,姐,身上还有伤,若不是你不放心,我和二哥一起去都成。”
      只是他们都知道大姐的脾气,定是事事亲力亲为的。
      关清却笑着说:“你们吵架可别把我带上,姐是个泼辣脾气,你自己又是急性子,一起出门遇上什么事,还不直接翻天?我可不放心。”
      关雎觉得无所谓:“罢了,要跟就跟,赶紧的。”
      她还没探清楚情况之前,可不会轻易惹事。
      关家说是一群孩子,其实在她看来,这个大弟弟关清却是个有心思的,不仅头脑灵活人聪明,还知进退懂人心,虽然只有十一岁,但老成细心,若不是关雎是他亲姐姐,他定是一百个怀疑了。
      但关雎也不心虚,人嘛,不要总是畏畏缩缩活着,那就没意思了。
      就像关家人,明知道她不一样了,可还是处处关心,这就是一家人,藏着掖着反而显得感情狭隘了。
      关清去后面菜地里扎了两捆青菜,两人这才前往村口。
      此时天色已清亮,村民们都起身洗漱,妇人端着木盆去河边搓洗衣裳,男人忙着下地,出街的人已经备好东西出门,鸡鸣狗吠,有些热闹。
      他们在村民们好奇、羡慕,害怕的各种目光中上了另外一只船,那是村里一个老鳏夫的渔船。
      这位老鳏夫脾气不好,骂骂咧咧,很是难听,听说,他的媳妇就是被他骂走的,到现在五十几岁,一个儿女都没有。再加上他不合群,村里人都不喜他,孩子们也怕他,慢慢的上他渔船的人少之又少。
      不多时,果然有个五十多岁头发灰白的老人精神健硕的走过来。
      一眼就看到关雎关清二人,脸色一变,骂道:“小崽子,没和我说就上我家的船,我同意你们上来没?”他操着一口地地道道的方言,听起来乡土味更重,骂人也更狠了些。

第8章 出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