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623章 不谈利益谈艺术[2/2页]

华娱之光影帝国 祭使霍雍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其实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来自于各地方省级制片厂所呈报的商业片剧本了。
      而位于西疆省的天山电影制片厂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限,送审的商业片更是凤毛麟角。
      事实上,在这次的《书剑恩仇录》之前,天影厂上次送审商业片剧本,差不多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候张宪民甚至还在学院里混着当讲师呢……
      这次天影厂送审的《书剑》系列,虽然已经将时代背景做了修改,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放在了一个混乱的,诸国并立,全无正统可言的时代,并且将红花会改换了名字,但审核委员会的这些人,可都是见多识广,吃过看过的主,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没怎么费功夫便看出来了,这个剧本就是根据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改编的。
      这可还得了?
      虽然金庸本人在作品中对少数民族基本上不持主观立场,只是在小说中根据当时清初的社会现状专门提出了满汉矛盾,甚至还在《书剑恩仇录》中写入了陈家洛最后皈依绿教的情节,但放到如今的情况下,却难免有人会胡乱联想。
      胡乱联想不可怕,可怕的是万一上级部门认为是审查委员会的不作为纵容了这种倾向,那他们可就太冤了。
      于是乎,即便李墨曲线救国的让天影厂来送审剧本,但针对这个情况,委员会内部还是自然的分成了两派。
      一派自然认为有天影厂作保,剧本又进行了修改,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可以予以放行;
      而另一派则坚持认为不管送审制片方是谁,也不管怎么修改,终究都是掩耳盗铃的举动,不行就是不行;
      恰好此时,原本是无可无不可的张宪民与制片方的人约了见面,于是两派干脆分别派了一个人跟着张宪民出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见面的人数一下子变成了三个。
      刚好是支持,中立,反对各一个……
      ……不得不说,《书剑恩仇录》想要搬上银幕,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李导,快过来坐,”宁昊首先站起来招呼了一声,“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郑洞天郑老,他也是我在帝都电影学院时的老师,我国著名的摄影大师,旁边这位是王国林王老,他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前辈,我也曾经受到过他的照顾,最后这位是张宪民张哥,他是我在帝都电影学院的学长……”
      ……得,原本的主客张宪民,由于有了这两位大神,彻底变成了陪衬。
      即便李墨和张宪民不熟,他也能从对方的表情中看出尴尬和难堪……
      可这事还真怪不得别人……
      谁叫你自己不知道保密呢?
      俗话说,‘臣不密失其国,君不密失其身,原本可以让张宪民了解一下《书剑》这个项目的情况,然后让他到时候敲敲边鼓,说说好话,顺便再捞点好处的机会,就这样从张宪民眼前溜走了……
      不管是郑洞天还是王国林,即便最后被李墨说服,墨龙传媒也不会为此付出任何明面上的代价的……
      向圈子里的老前辈送钱?
      你确定是好意而不是侮辱他们?

623章 不谈利益谈艺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