瞥了瞥刘存厚,李甲一缓缓地说道:“其实这件事一开始我也不知道,只是等到司令部的命令下来之后,我才知道的。”
“南方的局势正在恶化,云南和贵州两省调集了重兵,约有近十五万人驻扎在湖南和四川一线,为了防止云贵的部队突进,司令部下令,由我担任川湘防线司令,调集三个师防御南方的云贵部队。”
李甲一缓缓地把司令部的命令解释了个清楚。
“虽然只有三个师,但是我们做的是防御工作。因此,我还是有信心的。”
听到具体的消息,刘存厚的心里面不由得一惊。
“当然了,这三个师的师长也在训练营里面,但是为了他们的学业,我就只能够挑选一些成绩还比较好的学员先行前往了,比如你刘存厚。”
刘存厚听到后,急忙的点了点头。
“那我就先去收拾一番,我什么时候到司令部报道啊!司令。”
原以为还有一段时间准备的,但是李甲一的一番话语打破了刘存厚的幻想。
“没时间了,我还要在去找几个学习成绩好的人,等到找齐了之后,我们马上就出发到前线指挥部重庆了。”
刘存厚一听,他也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办公室里面了。
~~~~~~~
紧急的调令,这是配合了秦石璜的紧急的部署的。
在意识到云贵边境的异动之后,秦石璜就严阵以待了。
值得指出的一点,在辛亥革命之后,各地都掀起了反抗清军的浪潮。
而这股浪潮的最大的历练就是大清的新军。
当然了,对于辛亥革命,各地的新军的观感也是不同的。
比如,东三省和川省的新军的革命思想几近于无。
因为他们一开始都是镇压革命军的,不过在后来,在大势所趋下,这些新军都是转身一变,投靠了当地的革命军。
再比如,湖北新军和云南新军一开始就是同盟会的基本盘,革命思想是十分浓郁的。
再比如,在辛亥革命后,江浙新军却投靠了北洋了。
而因为地理位置,也因为革命思想的浓郁,云南的两镇一旅的新军的起义伤亡是最小的,此外在蔡鄂旅长的部署下,云南的局势迅速地平定了。
可以这么说,在辛亥革命的初期,除了北洋,除了大清之外,就要属云南的军事实力最强了,云南足足有近五万全副武装的部队。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在后续的大清和北洋镇压革命军的战争中,云南也没有受到损害。云南甚至还主动的派出部队支援其他省份的革命局势。
尤其是对贵州和广西的支持,更是使得蔡鄂拥有了影响三省的权利。
云南都督蔡鄂,贵州都督唐吉饶,以及广西都督陆荣廷,在秦石璜四处出击的时候,三省也组建了一个新的组织,号称是“中南联合”。
而这个“中南联合”的范围,除了三省之外,还有湖南和广东的一部分。
而中南联合的领头人,也是主导者自然是云南都督蔡鄂了。
换句话说,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蔡都督会有近二十万军队的原因了。
~~~~~~
云南,贵州,湖南和川省四省交界处。
近数百里的边界线上,散落的分布着西南联合的军队,和中南联合三省的军队。
不过庆幸的是,似乎两方都没有率先开枪的举措。
“防线就先布置在这里,对了,那个蔡鄂怎么回我们的电报的?”
作战会议室内,秦石璜吩咐着防线的布置事宜。
“我们已经询问云南军政府,但是对方却迟迟未有明确的回答。”
“只有一句回应,蔡都督抱病有恙,无法处理军政大事。”
呵呵呵,秦石璜不由得失笑三声。
这个理由,就算是傻子估计都能够听出来,对面是在敷衍。
“对面不给理由和面子,那我们也就这样子的耗着吧。”
其实对于蔡鄂的异常的表现,秦石璜心里面是有个数的。
之所以做出在西南联合势头正胜的时候,做出这种挑衅的举动。
要么蔡鄂的背后有洋人的支持,要么就是同盟会的支持。
要么就是两者兼有之。
“我要看看对面究竟是下的什么大棋局,要知道我的脾气可是不好的。”
对着大地图,秦石璜正在脑子里想的是:该怎么搞云南的建设了。
“秦司令,情报处送来了一份情报,从贵州传来的。甲级。”
踏着匆匆的步伐,任必武贴近了秦石璜的耳边,说了一句话。
听到有情报从贵州传来,还是甲级的,秦石璜的心里面不由得想起了一个人——现任贵州都督唐吉饶。
311:云贵边境的对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