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师父的法力,绝对在我们之上啊。”袁天罡说道。
“估计,是一位不想出世的大能吧。”始皇嬴政做了最后的总结。
看着眼前的这些人,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一件让我咬破了嘴唇的事情。
我的眼圈已然发红,我握着拳头,颤声说道,“几位前辈,想必你们都身怀异能,是法术高强之辈吧。”
“哎,一般一般。”左慈又是一口酒下肚。
我点了点头,“好,那既然如此,我倒是要问问你们,为何当年倭寇犯我华夏之时,尔等不出手!!”
“小子,你以为你在跟谁说话?”始皇嬴政冷冷的看着我。
“始皇啊,莫生气莫生气,这娃娃不明白这里面的情况,有这一问,也是在理的,你忘了五年前,去过金陵一次之后,凤梧那小丫头回来也是蹦着高质问我们的?”
“哼!”始皇嬴政听完张三丰这话,走去凉亭坐着了。
“李前辈,劳烦你再给解释一次?”张三丰看向李淳风。
“我就是个辛苦命呦,来来来,小子,过来这边,且听我给你细细道来。”
原来,当年倭寇犯我华夏之时,他们能做的,只是去阻挡异能者能跟修炼者。
是什么原因呢?袁天罡跟李淳风同时推断出,这是华夏该有的一劫。
历经这场劫难之后,华夏就犹如凤凰涅??般的重生,会越来越好。
如果贸然出手,破坏历史走向,则会使得华夏进入低谷期,那样一来,华夏看似危机解除蒸蒸日上,其实就是昙花一现。
当时,他们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那时候除了西面的一些国度紧盯着华夏这边,倭国的阴阳师更是胆大包天到要偷取华夏的国运。
其实,在那个时候,就有了九鼎。
这个机构叫九鼎,是始皇嬴政为其命名的。千百年以来,他们留存在世的这几个修炼的老古董,被始皇慢慢的召集到了一起,以守护华夏为己任。
历史记载:九鼎,是华夏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统一昌盛的象征。
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将九鼎奉为象征政权的传国之宝。
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
周显王时,九鼎没于泗水下。
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权力象征与意义,亦曾屡次重铸九鼎,武则天、宋徽宗也曾铸九鼎。
“其实,这九鼎并未没于泗水下!”说到这里,李淳风停顿了一下。
“那九鼎去了哪里?”我询问。
紧接着,从李淳风的叙述中,我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相传,大夏初年,夏王大禹将天下划分成为九个部分,并命名为九州,他随后命九州各地的百姓上交青铜。
大禹将这些收集起来的青铜,让能工巧匠铸造了九尊大鼎,是为九鼎,九鼎象征九州。
据说,这九鼎之上镌刻着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
九鼎铸好之后,大禹将其放置于夏王朝的都城。
可是,在最早记录九鼎的《左传》中,却并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大禹熔青铜造九鼎的记载。
但是《左转》中却提到九鼎上刻画有九州图,象征天下九州都是夏朝的,如此雄心豪迈的气魄也成就了“九鼎”成为夏朝的镇国之宝。
然而事情的真相是,这九鼎并非人力铸成的,而是一夜之间天降于九州大地之上!
九鼎之上所刻之图也不是什么名山大川、奇异之物的图,而是《九鼎帝皇录》!
《九鼎帝皇录》非有德之人不能练、非有大毅力者不能练、非舍弃自身自由之人不能练、非皇道之气加身之人不能练、非参透之人不能练。
九鼎,是被始皇嬴政所得,当然他并没有将这消息公之于众。
始皇他得到这九鼎之后,偶然间参悟了上面所绘之图的所有含义,因此修炼成了这《九鼎帝皇录》。
也是因为如此,始皇与九鼎气息相连,是为华夏之屏障,一些修炼之人、异能之人想要进入华夏搞破坏,必
第10章 徐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