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3章 秋风清兮秋月明[2/2页]

一点芳心两处开 谁家翁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小马车呀!”
      “喜欢!”
      纪绪接着说:“我知道你喜爱山水,你可以坐着这辆小马车到东湖去游玩散心,在那些地方,你有可能碰上你心仪的人,早点把自己嫁出去吧!”
      小雅满脸不悦地说:“你都病成这样啦,还瞎操心!”
      纪绪还在叨叨:“我知你喜欢什么样的人,才子雅士都喜欢在东湖之上吟诗作画,以前他们经常约我去那些地方,现在我这种情况,他们什么聚会,也不叫我了……不过,你得大方一些,把自己的才华表现出来,才子爱佳人,爱的是志趣相投的佳人,凭你的才华和容貌,他们肯定爱得不得了,只是你深居庭院无人知晓罢了……”
      苏小雅看着纪绪的眼睛问:“你那么想早点把我嫁出去?”
      纪绪解释道:“不是我想,是你娘想!”
      “什么我娘的意思,肯定是你的心思……”
      “这与我何干?”
      “怕我缠上你呗~”
      【四】《初秋雨晴》朱淑真.诗
      雨后风凉暑气收,
      庭梧叶叶报初秋;
      浮云尽逐黄昏去,
      楼角新蟾挂玉钩。
      傍晚时分,完盛来到了纪绪的家。他是受了柳如烟的嘱托,回到成都后,去纪绪家一趟,看看她的纪哥哥是否安好。这不,完盛一下客船,便带着郭靖来到了纪家大院。
      当他看到往日豪华的纪家大院,如今成了这般模样,他不由得吓了一跳。急忙敲开邻居家的大门询问其情况。
      邻居家出来了位五十多岁的老妇,她告诉完胜说:“他家呀,去年的秋天,对啦,也就是这个时候,来了一大群人,把他家给烧了,把他娘给抢走了……”
      完胜问:“他父亲呢?”
      “哎呀,一大家子,三十多口人,全被烧死了。万幸,他家的大少爷赶考没回来,否则,也就遭上了……”
      “那,现在他家大少爷去了哪里?”
      “嗨,可怜呀,原来风光的大少爷,现在流落成了乞丐。”
      “乞丐?他,居无定所?”
      “不是呀,他流浪了一段时间,后来就又住到了这里。”
      “这里能住人吗?”
      “这不,年前,他自己动手,找了间没有完全烧坏的屋子,又找了些茅草附在上边,便在里边住着……”
      “婆婆,你能否带我过去找找他?”
      “好吧!”老妇人带着完盛来到了纪绪居住的小屋。
      完盛敲了敲门,屋内也没反应。便推门走了进去。见屋里什么也没有,便问:“他是住这儿吗?这也不像住人的地儿!”
      “住这儿,可他也不常在这里住……”老夫人诡异地一笑,“他呀,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他好像是让‘探花巷的一个叫什么谭…谭思婷的窑姐给包养了,他一般住她那里……”
      完盛很惊讶,说道:“不能吧!纪公子是一个很清高的人,他是从来不去这些地方的。”
      “嗨,此一时彼一时啊,反正总比饿死强吧!”
      完盛低头叹息,他也为纪绪现在的处境感到难过。
      老妇人说:“先生若是找他的话,去探花巷找他吧,他必定在那里。”
      完盛道:“谢过婆婆,我这就去。”
      老妇人转身离去了……
      ————————————
      注释
      [1]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全文如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寒鸦
      据《辞海》解释,寒鸦,亦称“慈鸟”,“小山老鸹”。鸟纲,鸦科。体长可达35厘米,上体除颈后羽毛呈灰白色外,其余部分黑色,胸腹部灰白色。在我国大多终年留居北部,冬季亦见于华南。寒鸦早在《诗经小雅小弁》就出现了:“弁彼?斯,回飞提提。”弁,通“般”、通“?c”,快乐。?(yù):鸟名,形似乌鸦,小如鸽,腹下白,喜群飞,鸣声“呀呀”,又名雅乌,就是寒鸦。

第113章 秋风清兮秋月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