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6章 凭阑拂袖雪花杨[2/2页]

一点芳心两处开 谁家翁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哎~你别回家呀!”
      “以送信为借口,不是最好的相遇么?”
      “你走了,谁替我照顾弟弟?”
      “您不是一直在照顾么?”
      “我不是要回娘家‘躲端午嘛!”清婉说道,“你这样,你先用心写好这封信,显示出你的才华,让表妹对你先有一些印象……”
      正说着,采?龆俗乓慌谈罩笫斓聂兆痈?托魉土斯?矗?逋窠庸?伺套印
      采?鏊担骸靶〗悖??哪欠菀阉偷搅四?奈葑樱?人?参??负昧耍?旃?ャ逶“桑
      听丫鬟这么一说,赶紧把手中的盘子递给了纪绪,说道:“别忘了写信,我明天回娘家正好送往驿站。”说罢,赶紧跟着采?鲎吡耍?悦饧托鹘幼啪啦?
      【二】《四块玉》[2]元曲
      第二天,纪绪便写了一首散曲《四块玉》送给了清婉:
      自送别,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美貌娘,名家子,
      自驾着个私奔车儿。
      汉相如便做文章士,
      爱他那一操儿琴,
      共他那两句儿诗。
      也有改嫁时。
      这首曲子,告诉了柳好好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说,自从柳好好走了以后,清婉是十分地想念;第二件事是告诉好好表妹,表姐清婉准备改嫁了。
      ————————————
      注释
      [1]女儿节
      中国女儿节的说法有很多。每年三月初三、五月端午、七月初七等,都被古人称为“女儿节”。
      (1)夏历三月初三为上巳(sì)日。古时以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所以这天又叫“上巳节”。三月初三多逢巳日。
      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莽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上巳称为女儿节。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端阳”条下亦云:“呼是日为女儿节。”
      (2)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也叫“女儿节”。
      (3)端午节为啥又是女儿节?
      古人认为,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太极生两仪,这两仪就是阴阳。阴和阳是相对的,如男和女相对一样,因此古人在许多问题的设计上都是二极思维,在节日设计上也是这样。
      一年有男人的节日,也有女人的节日。因此,中国出现了三个女儿节,分别是端午节、七夕节和重阳节。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阳数相重。七夕当在最前,属小闺女节;重阳其次,属已嫁女;最后为端午,属老闺女,也属于所有已嫁女。
      在古代,端午节的其中一个习俗叫做归宁,俗称“回娘家”。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端午节是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所以人们也把端午节称作“女儿节”。
      明代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载:“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此外,古人很看重双五在八卦中的“比和”之象,即大吉、利出行。这也是出嫁女人纷纷回娘家省亲的一个重要缘由吧。
      关于端午节称为女儿节的缘由,我国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为纪念一代女皇武则天。
      相传唐朝武德六年,即公元624年的端阳节这一天,蜀北重镇利州,即今日四川广元城外的嘉陵江的“江潭”之处,有一官船正荡桨于此。
      船上管弦悠扬、歌舞轻曼。
      忽然,天上乌云密布,江面波翻浪涌。只见一道电光霹雳一闪,从江心猛然腾出一条金龙来。那金龙在天上一阵狂舞后便直扑官船而来,顿时将端坐于船上的利州都督夫人杨氏吓昏过去。
      当这位花容月貌的都督夫人醒来后,风已停浪也静,那满天的乌云也消去无影无踪,只有明媚的阳光正温暖地洒在清清的江面上。桨橹款款,风和日丽,一切是那样的宁静而又安详,好像刚才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都督夫人回去不久便有了身孕,并于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生下一个女婴。再后来,这个女婴长大成人,在历经了一段艰辛后就成了中国漫长历史长河中唯一的女皇帝。她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代唐而主天下的大周朝“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
      唐时的利州为纪念在此诞生的这位杰出女性,当地民众便在杨氏感龙交而孕生了武媚娘的“利州江潭”边上的乌龙山,修建了一座祭庙“皇泽寺”。那碧波荡漾的江潭也被称为“金轮感孕所”;端午节也成为武则天的会期。
      每年在武则天生日这天都将举行盛大的庆祝纪念活动,全城妇女将身着艳丽的服装倾城而出汇集嘉陵江两岸。她们移舟江潭,载歌载舞,翼求金龙再现、再感龙孕、再多生出几位为天下妇女扬眉吐气的女性豪杰来。
      1988年,广元市府决定恢复这一民间节日,并定名为“女儿节”,将节期定在公历9月1日。
      女人、孩子,为何要在端午这天躲灾祸呢?
      在古代,我国很多地方,端午节那天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归宁省亲,不仅仅是为了看望双亲,还为了“躲端午”。
      过去认为,农历五月是“毒月”和“恶月”,端午节更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凶日”。在这一天里,人们需要小心避忌,谨慎过关。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辟邪除祸。
      民间避忌的方法除了悬插艾草、让孩子佩戴“香囊”或“五彩线”、饮雄黄酒外,还让妇女带着孩子回到娘家,躲过端午节的邪气。
      女儿节,虽没有端午节听起来厚重大气,却多了几分温馨、细腻和人文关怀。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名字,让人禁不住心生出无可名状的幸福。
      试想一下,女儿节这天,出嫁的女儿带着家人,提着粽子,回家去看望父母,既满足了父母对出嫁女儿的牵挂之情,又表达了出嫁女儿对父母的拳拳孝心,该是一件多么美好又富有诗意的事情啊!

第56章 凭阑拂袖雪花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