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章 更怕水深试香汤[2/2页]

一点芳心两处开 谁家翁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泰定帝的姐姐]的驸马。”
      皇后陷于沉思,问道:“这‘气她娘,就是那天在西苑斋堂里嬉笑皇帝诵经的那个小宫女?”
      “什么‘气她娘,是奇承娘。”
      “七八岁的孩子,就如此地不安分,她娘怎能不生气?”
      必罕道:“而且胆子很大,她就是那天讥笑皇帝的那位。”
      “她那是讥笑么?她那是为了引起皇上的注意……”皇后像是在自言自语,“如此的年纪就颇具心计,她隐藏惑心、冒死爽笑……她皮肤白嫩、古灵精怪,就像芳萱的新芽还未绽放,又像忘忧草一般,怎能不惹人向往……”
      必罕担心地问:“皇后姐姐,皇上会不会临幸那小宫女呀?”
      皇后说:“你把皇上当成什么了?这‘奇娘稚嫩到还不会描眼画眉,陛下怎么忍心对她生非分之想?”
      必罕却道:“怎么不会?不是那天当晚,皇上就把她召到御书房去了。”
      皇后说:“到御书房怎么啦,难道陛下读书时,就不需要个奉茶续水的宫女?”
      速哥答里也连忙插嘴道:“没有奉茶,她是坐在皇上怀里学写汉字[2]呢!”
      “坐在怀里?哦~”皇后忙给皇帝掩盖,说道,“皇上是把她当成我那死去的长公主了。”她又叹了口气说,“如果长公主活到现在,也是八岁……”
      必罕担心地问:“皇上会把她当做女儿么?”
      “怎么不会?!”皇后又对必罕姐俩说,“不过,你们也得多留些心,注意他们一些!”
      必罕问:“谁?皇上和奇承娘?”
      “嗨!”皇后说,“你注意皇上干嘛,皇上我就留意了……你俩多留意一下奇承娘与朴不花。一旦发现有什么不轨,就马上给我撵出宫去!”
      ————————————
      注释
      [1]八不罕的一句玩笑,道出了成吉思汗的真正死因。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影响世界最大的帝王,成吉思汗算是当之无愧。
      首先,他提出了大中华的概念,在他的管理之下社会迅速的发展壮大,中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强国。而且,他带领着蒙古骑兵打遍了欧亚大陆,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若不是当年有天然的地理阻隔,恐怕整个欧洲也要划归于大中华的版图。
      但是,对于成吉思汗的死因,存在了好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死法,让人难以启齿,所以秘而不宣。但无论是野史资料还是正史的资料,对于成吉思汗死亡的故事背景是比较接近。
      在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亲率10万大军进攻西夏。次年,便完成了对于西夏王城的包围。之后没多久,西夏王城却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从而导致死伤无数。随即,城中又爆发了瘟疫。西夏国王眼看着就坚持不住了,只得向蒙古军投降了。没多久,成吉思汗突然猝死。对于死因,给出了很多版本。
      第一种说法来自于元朝的官方历史记载,说他是坠马而死。
      在1226年的冬天,有一天他感觉天气不错,于是就带领着自己的手下前去打猎。在打猎的过程中,有一只野马突然冲他撞了过来,他的战马受到了惊吓,于是飞奔而起。而此时已经60多岁的成吉思汗,不慎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并且跌入了悬崖之中。
      就在当晚,他因伤势过重,全身发高烧。他的手下建议他先回老家去养伤,等回头再过来攻打西夏。但是他觉得如果现在退兵的话会显得没面子,毕竟自己这么多年还基本上没被谁打败过,于是坚持带伤在那里指挥。而后,由于在受伤之后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反而每天都因为打仗等各种折腾……所以,在1227年,成吉思汗因为劳累过度、旧伤复发而去世。
      这个官方说法,总感觉不怎么可信。蒙古人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难道是玩鹰的反被鹰啄了眼,怎可能从马背上摔下来?又怎可能跌进了悬崖而不死?一年后才旧伤复发而亡。
      第二种说法是被雷劈死的。
      在蒙古的传说当中,成吉思汗去世的时候,正值北方容易有雷阵雨的时候。成吉思汗骑在马上,突然电闪雷鸣,被雷电击中丢落马下而死。蒙古人说,让雷电劈是件不吉祥的事,感觉是受了天谴,所以就没在正史当中提及。汉人觉得遭雷劈也不是一件好事呀!所以,这种死法编得确实有点神奇,难道是成吉思汗在攻城掠寨的时候,下的杀戮命令过多,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而用雷劈他?
      第三种说法说成吉思汗是被毒死的。
      这个记载是从俄罗斯传过来的,俄罗斯披露了一些金帐汗国的历史资料,说是成吉思汗是被窝阔台毒死的。因为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不合、不睦。尤其是老大、老二更加不合。所以成吉思汗就选定老三作为储君,但是后来又对老三也不满意,又想让小儿子托雷为储君。在窝阔台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不惜下毒,将父亲毒死。这种说法太不现实。
      第四种说法是被刺杀而死,成书于康熙年间的《蒙古源流》。
      它的记载是这样的:成吉思汗的军队在攻打西夏的时候,士兵俘虏了很多西夏的漂亮女人,其中就有一个西夏王妃,被敬献给了成吉思汗。据说在侍寝的当夜,西夏王妃就趁成吉思汗完事后的高兴劲头放松警惕的时候,将他刺杀了。这个说法乾隆皇帝很认同,毕竟,这本书是本朝写的,所以就把《蒙古源流》编进了《四库全书》。
      而这件事还记载在马可波罗的记事本里,并且记载的相当详细:西夏王国投降后,成吉思汗看上了西夏王妃,晚上便硬召这个王妃来伺候自己,于是这个王妃就趁晚上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偷偷地在酒里下了毒,导致他夜里中毒而亡。
      也有记载说是在攻克西夏王城的时候,成吉思汗中了对方射来的一支箭,而刚好西夏王国又赶上了瘟疫,所以,他也毫不例外地被传染了,于是没过多少天就死掉了。
      在民间所提到的版本也和西夏王妃有关。
      当晚,成吉思汗让西夏王妃帮他跳上一支舞。王妃便当场跳了一支剑舞,而当时成吉思汗因为太过于高兴,忽略了王妃的危险性。这个王妃就趁机一剑将他刺死。另外一种说法是,王妃在晚上侍寝的时候,利用随身所带的利器将其杀死。
      民间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王妃在晚上的时候利用武器将他给处死。这样的一个说法在宋朝的历史中也有相关的记载,而这也是当时宋人仇恨成吉思汗而普遍认同的一个说法。
      不过对于以上两种说法,也有人提出过怀疑。
      如果真的需要这个王妃侍寝的话,那事先会对她全身进行搜查的,自然不可能让其携带毒药或者说任何有伤害性的武器。所以,下毒、刺杀之说根本讲不通。而且忽必烈身旁的护卫也不是吃闲饭的,如果他真的在跳舞的时候可以将成吉思汗刺杀,这一点,怎么可能呢?
      其实,西夏王妃不是用的毒药和利剑杀死成吉思汗的,她用的是嘴。在西夏王朝灭亡之后,成吉思汗也确实看上了西夏王妃的异域风情,便当晚让其侍寝。
      而当时这个王妃并不想去,想一死了之。她反而一想:同样都是死,为何不为自己的国家而死呢!但是,他不可能让自己带武器的进去的。她冥思了片刻,忽然笑了起来。
      王妃假装表面臣服的样子,而且想尽一切办法让成吉思汗开心,当晚上睡觉的时候,正当成吉思汗激情之时,王妃一口就咬掉了成吉思汗的命根,成吉思汗因失血过多而死。所以,成吉思汗立下遗嘱屠城复仇。
      而当时的蒙古人感觉这种事情很难说出口,只得编了个从马背上摔下来,又带伤指挥作战的光辉形象。
      [2]汉字
      在“汉字”一词出现以前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们只把自己所使用的书写符号叫“文字”。“汉字”一词,最早见之于《元史》。
      在《元史.兵志.马政》中写道:“朝廷岁以九月、十月遣寺官驰驿阅视,较其多寡,有所产驹,即烙印取勘,收除见在数目,造蒙古、回回、汉字文册以闻,其总数盖不可知也。”
      在元代,“汉字”是区别于蒙古、回回文字的。由此可知,所谓“汉字”,是指中原汉族人所使用的文字。据《柏朗嘉宾蒙古行纪》一书说,蒙古人原本没有文字。在成吉思汗远征畏吾尔人时,采纳了维吾尔文的字母,才创造了蒙古字……《元史》中虽然已出现了“汉字”一词,但在以后的几百年中,中国的读书人习惯上仍把自己所使用的字叫作“文字”,而不叫“汉字”。
      在中国,由于汉族是构成国家的主体民族,因此,汉字也就成为全民所使用的主要通行文字。

第20章 更怕水深试香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