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章 鸱鸮声声难移心[2/2页]

一点芳心两处开 谁家翁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泰定皇帝身穿佛袍,肃然端坐在斋堂的中央,缓缓地敲磬诵经。连着几天地重复着这种枯燥无聊的操作,皇帝也是累得够呛,还好有那么多的太监宫女伺候在身边,比起那些和尚们是轻松多了。
      诵读一上午的经卷,皇上的精力神儿渐渐有些困乏,但见他敲磬的节奏慢了下来,慢慢进入了梦乡。
      人,他是睡着了,但潜意识里还在做作——小木锤还在敲着,结果敲错了磐,木锤没有敲到磬上,落空了,敲到了旁边的桌子上,人也失去了平衡,差点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和尚们都在闭目诵经,没有看到这滑稽的一幕;太监们却大惊失色,当然不是怕神灵报复,而是怕皇帝迁怒自己,便都纷纷低着头,没有一个敢上去仰视的;那些伺候在身边的宫女们,都感觉好笑,使劲憋着,不敢吱声。
      突然,一个极为不和谐的笑声传了过来,和尚们立即停止了诵经,全都向声音的源头看去。
      原来是一个入宫不久的小宫女。也许是年纪小的原因,没有心机,也有可能是实在没有忍住,竟然放声大笑起来。
      皇帝也被这笑声惊醒了,他睁开眼盯着那个小宫女。感觉那宫女也就七八岁的年纪,心道:为何这般小的女子,就召进宫来?一走神,便盯着那小宫女的时间就长了一些。
      皇上越不说话,众人越是害怕,还以为皇上这次真是动怒了。所以,斋堂里异常地宁静,空气也好像凝固了一般。
      太监宫女们把头压得更低了,心里都在发凉,低呼着:“这下可闯祸了,皇帝一定要将她杖毙!弄不好皇上一生气,会大开杀戒,祸及我们的……”
      定格了片刻,皇上拿起金杵,站了起来,一步步走下莲台。小宫女的脸色更加地苍白,她“刷”地跪在了地上,瑟瑟地抖个不停。
      皇上信步走到小宫女的身边,蹲下身来,把小宫女扶了起来,用杵尖顶起了那小宫女的下颌,将其头也抬了起来,两人相视片刻。突然,皇上哈哈大笑,那笑声仿佛是在学刚才小宫女的笑,只是没有小宫女的爽朗和天真。随后,皇上竟把手中的金杵放进小宫女的手里,自己却优哉游哉地出了斋堂的大门。
      太监和宫女赶紧跟了出去,只剩下手拿金杵站在斋堂里不知所措的小宫女和一群看得目瞪口呆的老和尚……
      ————————————
      注释
      [1]昭阳院
      汉代,汉成帝宠赵飞燕,为其建昭阳宫。后来,赵飞燕成为皇后,昭阳宫成为后宫、正宫。此后,人们便把皇后居住的正宫大都称为昭阳宫,以便博得皇上的青睐。
      (1)元大都皇宫位于京城南部中央,大明殿为前朝,延春宫为后宫。延春阁为内廷区延春宫的主体。延春宫正南门曰延春门,一正两偏,东西七十七尺,上有重檐。
      延春门又有左右掖门,左曰懿范,右曰嘉则。入延春门,正北即延春阁,其址在今北京景山公园主峰位置。延春阁东西一百五十尺,深九十尺,高一百尺,重檐三层。延春阁亦建筑在高大的殿基上,门庑制度大致与大明殿相仿。
      延春阁东庑外、宫城东华门内有皇后宫(称皇后斡耳朵)。《析津志.岁纪》载:每岁正月,僧人游皇城祈福,“自东华门内,经十一室皇后斡耳朵前,转首清宁殿后,出厚载门外”。故皇后宫应在东华门内稍北。
      皇后宫中有坤德殿。《元史.后妃传一》载:元顺帝伯颜忽都皇后,“居坤德殿,终日端坐,未尝妄逾户阀”;时顺帝宠妃第二皇后奇氏居兴圣宫(在今北海公园西岸)。坤德殿当即大内皇后宫中宫殿。
      (2)元上都宫殿
      元上都是草原风格的蒙古城市,使蒙古统治者由他的民族传统观念,风俗习惯,思想意识兴建的。
      大安图:上都的主要宫殿,位于宫城北部,至元三年(1266年)十二月建成。它是上都大内,皇帝在这里登基,临朝,议政,佛事,相当于上都皇宫大明殿。在这里经常举行重大典礼。如元成宗、武宗、文宗、顺帝即位时的忽里台,都是在此召开的。皇帝经常在这里与诸王、大臣聚会,接见外国使者。
      “大安御阁势岩亭,华阙中天壮上京”;“层甍复阁接青冥,金色浮图七宝楹”。通过元代诗人的描写,得知大安图阁是一座宏伟壮丽的高大建筑。
      水晶殿:元人把水殿列为上都五座宫殿之首,可见它是一座重要宫殿。诗人周伯琦《咏水晶殿》诗“冰华雪翼眩西东、玉座生寒八面风。巧思曾经修月手,通过元在五云中”。萨都刺的诗云“一派箫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风”。元人把水晶殿称为“水精凉殿”。
      洪禧殿:至元二年二月修上都洪禧、崇寿殿。周后琦咏洪禧殿的诗云“镂花香案错琳,金瓮蒲萄大白浮。群玉诸山环御榻,瑶池只在殿两头”。
      睿思殿:睿思殿是内殿,当是内城的主要宫室。周伯琦有咏睿思殿和仁寿殿的诗“睿国阁下琐窗幽,百宝明珠络翠袭……榜题仁寿睿思东,星列钧陈绿阁重”。
      失剌斡耳朵:蒙古语,意为黄色宫殿。忽必烈建立大元朝后,沿袭蒙古传统习俗,在上都也设能容数千人的失剌斡耳朵。失剌斡耳朵是大元朝皇帝宴游之所。柳贯《观失剌斡耳朵御宴回》诗云:“毳幕承空柱楣,采绳亘地掣文霓”。
      (3)城门宫门
      关于宫城的城门,从现遗址和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有南门、东门、西门,而无北门。
      这三个门的名称,从元人的诗文里可以得知“东华西华南御天、三门相望凤池连”。这是指宫城的东华门、西华门和御天门。
      关于东华门,有诗云:“滦水城头六月霜、东华门外草皆黄”。
      关于西华门,据杨允孚诗注:“每年六月望日帝师以百戏入内,从西华入,然后登城设宴,谓之游皇城”。这里的西华就是西华门。
      御天门:是上都宫城南门。宫车经常出入此门,进宫的官员到此门必须下马步行,又称作内门,诸臣在此门前听诏书。“御天门前闻诏书,驿马如飞到大都”。
      明德门:即午门。小西门和小东汴,也是上都的城门。元人诗云;“小西门外草漫漫,白露乘珠午未乾”。“惹雪和烟复带霜,小东门外万条长”。

第14章 鸱鸮声声难移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