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五,太子百里玉在金銮殿内率领文武百官接旨,太子秉承皇上旨意登基,着玄黄龙袍君临天下,众人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里玉目光坚定的俯视百官,忠远侯子桑翎羽在他的下手边,当初他被立为太子时子桑翎羽就站在现在的这个位置上,那时的子桑翎羽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子桑翎羽的眼中自己好像真的是天选之人一样。
而今的子桑翎羽饱经沧桑有了风烛残年之态,他微微抬头饱含期许的上下打量着身着龙袍的自己,端详许久,最后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如释重负,他整个人似乎轻松了不少只是红了眼眶。
如果师父还在的话,看到自己坐在龙椅上,会不会像子桑翎羽这样开心?左青阳躬身行礼的样子像极了师父,他总在想,师父是不是放心不下他才会把左青阳留在自己的身边?
此时的左青阳似乎在替自己把风,左瞧瞧,右看看把百官们的神态都记在心里,看完之后,当他看到着龙袍的自己时,竟然噗嗤一声捂着嘴笑了起来,要不是一旁的刘公公虎视眈眈的看着他,这小子怕是真的会被子桑翎羽扔出金銮殿。
楚颜昭规规矩矩的同其他大臣一样保持着朝拜的姿势,看不出多余的情绪。
礼部郭渚云,吏部吕江,工部罗霖,谏言司孙韬,互相交换眼神,他们对这一天早已望眼欲穿。
他伸出双手抬了抬说:“诸位爱卿平身!”
“谢皇上。”百官随即起身。
“父皇仓促离宫,朕对朝中事务还有些生疏,日后朕就仰仗诸位贤臣了,还望诸位对朝中事务多费些心思以保天朝江山永固!”
“臣等遵旨。”
“此前蒙氓来犯,南方叛党乘机出兵,幸得我朝上下同仇敌忾共进退,故而有惊无险,朕很是欣慰。”
“皇上威武神勇乃天朝之福。”吏部吕江走出朝班说。
“此言差矣,如果没有忠远侯率领边关将士们殊死相搏,朕的十万大军即便到了蒙氓也无力回天了。”
“皇上所言甚是。”左青阳随即附和道。
“忠远侯,守护天朝国门有功,赏黄金万两,良田千顷,忠远侯府世世代代受万民礼重,特赐免死金牌一枚,日后不论时势如何,此牌一出皆可豁免。”
子桑翎羽惊讶的看向皇上,他没想到太子登基后第一件事竟然会赐他免死金牌,古往今来确有帝王给臣子赐过免死金牌但少之又少,毕竟这块金牌背后牵扯了太多东西。
一些官员一听更是无比震惊,所有人都知道皇上是想补偿子桑家,不论是子桑翎羽还是为国捐躯的子桑公子他们对天朝一片丹心,只是皇上赐免死金牌未免有些恩宠过盛,倘若有一天,子桑家恃宠而骄与朝廷对峙宛若此前的南安王,真到了这天,难道皇上还要网开一面不成?
但三部尚书并不这样认为,天朝是如何一步步的陷入危机的,他们比谁都清楚,子桑翎羽要有二心早在天朝被困之时就有了行动,怎会等到以后?皇上此举不仅仅是偿还此前先皇欠子桑翎羽的更重要的是暖天下人的心。
礼部尚书郭渚云第一个站出来高呼:
“皇上圣明。”
吏部尚书吕江,工部罗霖也都赞成皇上的决断:
“皇上圣明。”
剩下的人一看三部尚书都顺着皇上的意思,他们可不想在新帝登基之时被视为肉中刺,赶忙附和:
“皇上圣明。”
百里玉对百官的反应还是满意,只是子桑翎羽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全然没有一丝欣喜,他笑着问:
“忠远侯还不谢恩?是嫌朕的赏赐太少了吗?”
“臣不敢。”子桑翎羽跪在地上为难的说。
百里玉起身走到刘公公跟前,从刘公公双手捧着的托盘里拿出金牌,在众人的注视下走了下来,递到子桑翎羽的面前说:
“这本该就是你的!”
“臣谢主隆恩!”子桑翎羽双手举过头顶接过金牌继续说,“老臣在此发誓,子桑家定然不会辜负皇上厚爱,如有二心天诛地灭,子桑家上下死无葬身之地。”
“侯爷言重了!”百里玉双手扶起子桑翎羽说,“本是好事,朕怎么听出了诅咒的味道,以后的事以后再说,从今往后天朝必然不会怠慢忠义之士。”
深明大义的君主,肝胆相照的将士,任谁都对天朝的将来充满信心。
百里玉转而看向孙韬说:“谏言司孙大人临危受命与御史大夫楚颜昭铤而走险,护住了京城安宁,乃我朝官员的表率,老当益壮不坠当年之志!”
“皇上谬赞了,老臣不过是尽了做臣子的本分。”孙韬谦逊的说道。
“眼下接管藩王属地事务迫在眉睫,朕提议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四个巡抚,主管辖区内各藩王属地的接管与当地郡县的整合,不知诸位大臣意下如何?”
“臣等附
第311章 万象更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