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凌晨,皇上在养心殿紧急召见三部尚书,吏部尚书吕江,礼部尚书郭渚云,工部尚书罗云,皇上并未传召东宫太子。
早朝,虽然文武百官人在金銮殿但心思早就飞到养心殿了,六部尚书只剩三部尚书,皇上绕过监国的太子亲自召见他们,莫不是皇上不同意“削藩”所以才找三部尚书秘密商讨应对之策?
百官之中,有些人已经开始沾沾自喜了,但楚颜昭和左青阳眉头拧在一块替太子担心,太子监国不过三四天,皇上以这样隐晦的方式驳了太子,那日后太子在朝中如何立威?
端坐龙椅之上的太子百里玉他只关心南安王、谷元煜等人的案子审理情况,案子既已水落石出他就无需担心了。
起初他还在记挂着子桑翎羽可一想到,时隔多年再次在父皇的御膳上出现叫花鸡,想必子桑翎羽不会有性命之忧。
顿时,太子心中再无杂念,若无其事的接着问话。
这时,金銮殿外刘公公双手捧着一道圣旨亦步亦趋的走来,他的身后跟着三位尚书大人,最后是苗旗将军带着一队禁卫军护送圣旨。
见状,太子百里玉赶忙从龙椅上走了下来,没有多想,躬身颔首恭迎圣命。
刘公公跨进金銮殿朝太子殿下点了点头,然后走上宝座,苗旗率禁卫军分列两旁,尚书大人站回朝班。
刘公公上前一步扯着嗓门喊道:
“暄子桑翎羽觐见!”
百里玉的脸色沉了下来,眼神不安的盯着刘公公手中的那道圣旨,事发突然他的脑海里一片空白,不知凶吉?
左青阳着急了偷偷打量着三位尚书奈何一无所获,他生怕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扭头一看,子桑叔叔已经踩着玉阶朝金銮殿走来。
这一刻,他的心里涌现出一个念头,他已经失去了父亲,无论如何他不能再失去子桑叔叔了,大不了玉石俱焚亡命天涯!
刘公公见子桑翎羽走了进来,开口说道:
“百官接旨!”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吾朝自建国以来,朕心系天下,恩涉四海,休养生息,俭以养德,体恤万民。
然,北关蒙氓吉尔图成,西南安王,忤逆天意,揭竿而起,罔顾民意致万民于生灵涂炭之中。
普天同悲,京城被困,岌岌可危!
征图将军率子桑翎羽等有志之士,平定北关,解救京城于危难之中。
朕欣慰之甚,无以言表!
子桑翎羽平定叛乱有功,故朕封其为“忠远侯”赏黄金万两,良田千顷,赐官邸一座,以表其守卫天朝江山的功绩。
近日太子监国,赏罚有度能辩忠奸,事必躬亲,孜孜不倦,高瞻远瞩,颇具帝王风范。
朕为吾朝倾尽一生,而今心有余而力不足,尔等需尽心辅佐太子监国,以敬天意!
即日起朝中大小事务皆由太子一人定夺,无需转呈!
钦此!”
刘公公念完了圣意合上了圣旨,文武百官无一人应承就连太子也都愣在了原地。
转眼之间,子桑翎羽就从一个驻守边关的小将士一跃成了“忠远侯”比此前的正一品大将军还要风光,皇上也正式授意百官为太子马首是瞻,这下天朝可真的要万象更新了。
看众人没有反应,刘公公故意咳了一声,太子这才会意带领文武百官接旨: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公公徐徐走下宝座,扶起子桑翎羽,笑容满面的说:
“恭喜侯爷!贺喜侯爷!”
子桑翎羽对突如其来的封赏略为震惊,他曾想此生再无踏入京城的机会,余生只能在边关与黄沙为伴,埋骨他乡,然而,一夜过后却是这般光景,他情不自禁的看了看太子。
太子难得露出悠然自得的神情好像等着讨彩头,笑意盈盈的样子好像在说,雨过天晴,一切值得!
子桑翎羽心中百感交集,面对刘公公的道贺,拱了拱手说:
“同喜,同喜!”
刘公公带人走出金銮殿,太子重新坐回龙椅,他挺直了腰板,心情大好。
楚颜昭上前一步说道:
“南安王、谷尚书、袁尚书、刑尚书等人的相关罪证皆已审讯清楚,人证物证俱在,如何定罪还请殿下早做定夺公之于众,还天下人一个公道。”
谏言司孙韬,吏部尚书吕江,也都上奏要求及早定罪。
“本王知晓了!”太子摆了摆手似乎早有定论,他笑着说,“再有半月就到腊八节了,父皇总喜欢看大家热热闹闹的一起过节,本王想着邀请各地藩王、诸侯汇聚京城一起过腊八节,兴许父皇会开心龙体也会尽早康复,不知诸位大臣有何见解?”
礼部尚书郭渚云心想:各地藩王来京朝拜不过两三个月,现在又要召集他们来京过腊八节,太子的提法似乎不合礼法况且只剩半个月藩王、诸侯,他们来不及准备就要立马动身,太过仓促,这未免有点太着急了。
吏部尚书吕江,听出了太子的言下之意,便说:
“殿下一片孝心,臣以为定会得到诸位藩王、侯爷的定力支持,想必他们也都盼着皇上龙体康健。”
 
第299章 迟来的封赏[1/2页]